貨幣政策掉頭要等經濟轉壞

內地通脹連續第二個月回落,九月份降至百分之六點一,似乎愈益支持已經見頂的說法,可是投資市場對這消息「唔收貨」。通脹仍然超過百分之六,反映回落只屬「龜速」,見頂不見頂的意義分別不大,大概只能促使中央的宏調政策不再進一步緊縮,未足以令人民銀行主動減息放水,自然令市場失望。究竟怎樣才會令人行的態度一百八十度轉向呢?恐怕真的要等到經濟明顯轉壞為止。

消費物價指數繼續在高位徘徊,元兇是食品價格,按年升幅達百分之十三點四,為通脹貢獻了四點○五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的漲幅依然最突出,按年上漲百分之四十三點五,對通脹的貢獻有一點二四個百分點,比起其他食品類別都要嚴峻,難怪內地有人戲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其實是「一隻豬」的消費物價指數,那麼在釐定貨幣政策時,真的要「睇豬做人」嗎?

如果說貨幣政策完全被一隻豬牽着走,未免有些誇張,但豬肉及食品價格的變化,確實透露出微言大義,直接或間接影響物價走勢。道理很簡單,食品價格會受很多因素左右,以豬肉價格為例,除了市場供求之外,還會受原材料、飼料、運輸及人工等成本變化影響,當生產成本高漲,售價便會跟漲,反過來又會加重民眾及各行各業的開支,可見食品與其他消費品存在相互牽引關係。

此外,九月份超過百分之六的通脹,是出現在去年底物價開始快速上升的基礎上,比較基數本來就不低,仍然錄得甚高的通脹,可見漲價壓力巨大,絕對不能小看。如果物價在未來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到明年初當比較基數回落時,通脹豈不是隨時出現反彈。現在看到通脹從高位回落便快快減息,將來的處境便會很尷尬,倒不如少做少錯,說得好聽一點就是謀定後動。

事實上,目前很多看似屬於貨幣政策範疇的問題,根本毋須透過調整基準利率來解決。例如,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債務包袱,只需要銀行延長還款期,並改劃為利息較低的項目貸款便可解燃眉之急。又例如民間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顯示中小企業從來就不是銀行看重的貸款對象,為救中小企業而減息,只會益了其他既得利益者。

究竟在甚麼情況下,人行才需要急急減息呢?相信要等中央感覺到經濟正在迅速轉壞,必須再度大力刺激內需。如果歐美衰退導致內地出口萎縮,甚至出現大幅度下跌,拖累經濟增長,便要靠內需和投資來補位,通脹壓力亦會跟着紓緩,減息也就水到渠成。不過,屆時貨幣政策出現大轉向,便不再是市場熱切期待的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