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濟急轉直下已把香港推向衰退邊緣。最新的滙豐香港採購經理指數,不但連續兩個月低於五十的盛衰分界,九月份指數更進一步跌至四十五點九,營商環境是二十八個月以來最差,十足回到金融海嘯時。早在幾個月前,有分析員形容香港已經一隻腳踩入衰退,看來另一隻腳現在也踩了進去,嘯後第二輪衰退迫在眉睫,更令人擔心的是,港人的擴逆能力比之前更差。
滙豐的採購經理指數調查以「急劇縮減」來形容香港企業在九月份的經營活動,同期的新接定單減少,新業務更是加速下滑,雖然來自內地的新定單仍有增長,但增幅之低難以抵銷本地及海外市場需求萎縮。因此便出現了打工仔最不想聽到的訊息,就是企業增聘意欲大減,甚至樂見員工自然流失,搵工跳槽、升職加薪變得渺茫。
過去兩年,香港經濟表現似乎相當強勁,不僅很快走出金融海嘯陰影,部分行業比海嘯前更加興旺,打工仔轉工的機會大增,加薪亦不俗。由於歐美經濟一直無甚起色,外貿出口這個香港其中一個經濟火車頭,早就扯了白旗。不過,很多意見仍認為,只要內部消費需求不減,就算出口告急,經濟依然有望撐下去,可惜現實沒有這麼理想。
打工仔的收入表面上水漲船高,實際消費力肯定沒有那麼好,看看幾年間的工資指數變化便很清楚,在扣除通脹後,今年第二季的實質工資指數,還不及金融海嘯前,恐怕超乎很多人的想像。事實是名義工資有增加,購買力卻被嚴峻的通脹蠶食,這亦可從零售銷貨價值增幅遠遠拋離銷貨數量增幅得以印證,消費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顯然被誇大了。
那麼只要投資市場興旺,能為港人創造財富,消費力怎樣也不會太差吧!這想法也是一廂情願而已。雖然港股早在二○○九年初便觸底反彈,並展開新一輪牛市,可惜好景不長,熊市已重臨。期間恒生指數並未返回金融海嘯前的高位,很多人不但還未追回上一次熊市時被蒸發的財富,更要在新一輪熊市輸多截,肯定是雙重打擊。
在眾多港人熱愛的資產中,尚未倒下的便只有物業,樓價指數更加遠超二○○八年水平,顯示港人在樓市積聚的財富比海嘯前更多,成為支撐經濟的最後堡壘,也是財富效應的最後防線。可惜樓價走勢未許樂觀,有測量師甚至估計樓價在今季要下跌一成,屆時不知又蒸發多少財富。這情況是否似曾相識呢?在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亦在四年間兩度衰退,期間還因為科網泡沫爆破及樓價假反彈,讓港人財富二度蒸發,經濟傷上加傷,既有前車之鑑,又怎會不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