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次貸風暴 席捲銀行上市公司

內地民營經濟發祥地溫州,頻傳企業老闆挾巨款走佬,又或無力還債而自殺,顯示企業資金鏈斷裂,經濟爆大鑊風險日增,令人擔心是一場巨大危機的開始。

由於民間借貸洶湧澎湃,內地銀行、上市公司及個人均積極參與放高利貸,可視為非正規的次級貸款,資金鏈斷裂的骨牌效應,有如觸發金融海嘯的美國次按危機,一場中國式的「高利次貸風暴」正撲面而來,後果將是災難性。

如要估算風暴的威力,首先要釐清資金規模。根據人民銀行七月公布的半年報,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存款、委託存款等合共近三萬億元人民幣。這數目與內地分析員引述中銀監主席劉明康在內部講話中指出,有三萬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流入民間借貸頗為脗合。不過,由於統計滯後,加上民間自發的融資難監控,真實規模達四、五萬億元人民幣絕不出奇。

其次,要搞清楚資金流到哪裏去。所謂委託理財、存款,是銀行作為中間人把錢借給第三方企業或個人,借錢的人亦可能把錢再放貸,形成長長的「借上借」資金鏈。溫州一些統計顯示,民間借貸有三成半用於生產經營,兩成用於房地產投資、兩成用於還債、其餘用作不同投資。可見企業借高利貸度日只屬主角之一,投機炒賣佔的戲份也不輕。

那麼這條資金鏈將如何斷裂,又如何觸發超級風暴呢?以美國次按風暴為參考,一旦最終借錢的人無錢還,必會牽連背後連串貸款人,個個爭相收回貸款,火燒連環船層層向上燒。

有民間貸款中介聲稱經「擔保公司」安排,既有保險,又有例如土地、廠房或股票抵押。這些根本不可靠,如果屬大範圍違約,擔保公司也自身難保,抵押品就更脆弱,可能沒有流通性或沒有買家,市場價值迅速崩潰。

港股近日被掟到傻,外圍升而恒指插,與內地民間借貸出事不無關係,愈沽愈跌加速資金鏈瓦解。如果資金來自為了賺高息的普羅大眾,身家肯定大蒸發;如果資金來自企業的「閒錢」,隨時要用主業的利潤倒貼;如果資金來自銀行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隨時要上身承擔部分損失,壞帳急劇惡化。這些絕非危言聳聽,看看美國次按的災情便明白。

溫洲市政府為應付這場風暴,已下令銀行「不抽資、不壓貸」,表面上是挽救瀕臨倒閉的企業,實質是企圖阻止民間借貸火燒連環船。內地監管機構對高利貸熱潮絕非毫無警覺,不斷下令「不准這、不准那」,反而顯示情況早就失控,現在雷厲風行嚴查銀行表外貸款及上市公司委託理財情況,未免太遲,倒不如及早準備應付這場即將到來的大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