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心時政者掛在口邊的經常是地產霸權。筆者固然認同過去地產發展商的一些做法難以接受,稱之為霸道亦無不可。譬如,禁止買家度呎、誇張失實的銷售手法、綑綁式的銷售扼殺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貨不對辦用料低劣等……不良作風使人憎厭。然而,此等不良手法通常不意味壟斷。事實上,毫無壟斷能力的街頭小販都會呃秤。本港市民最不滿的樓價過高問題,更與壟斷扯不上邊。
經濟學者談壟斷,通常指人為地減低供應抬高售價。觀乎香港的地產發展商,筆者不認為有刻意減低供應的情形。雖然個別樓盤或見惜售的情況,也只是順應當時市況作出的調整而已。筆者反而見到不時有地產發展商意欲建樓卻遭到市民、特別是保育人士的阻撓。
筆者其實對保育亦甚為重視,早於一九七二年已經活躍於長春社,並曾主編其青年環境行動組出版的刊物《協調》。然而,筆者覺得近年港人保育運動有點走過了頭,為社會造成沉重的代價。
作為經濟學者,筆者相信凡事均應該避免極端。所謂過猶不及,即是說走過了頭,好事就會變成壞事!我們致力於保育,仍須考慮保育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理想的保育,應在邊際成本高於邊際效益之前止步。
一九七六年香港推出郊野公園條例,把本港總面積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土地列為郊野公園,不能發展。筆者視郊野公園條例為德政。自此本港市民可以在郊野公園找到一片空間、暫時放下塵囂,郊野公園保障了一片大自然不再受人為的破壞,也提升了香港的吸引力。
然而,當年本港人口僅為四百多萬,而今天卻是七百多萬。期間郊野公園面積基本沒有變化。而按一○年的香港年報提供的數字,在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面積,房屋用地只佔當中百分之六點九;工業和商用地亦僅佔當中的百分之二點七而已!
顯然,這些比例使人詫異,亦解釋了為甚麼香港的租金那麼高昂。筆者視郊野公園條例為德政。但在人口增加了那麼多、大家居住的空間那麼狹小、商舖和寫字樓的租金高至再容不下小商人的大前提下,郊野公園的面積是否應調整一下呢?
多年來,由港英時代至今天特區時代,香港經濟多元化的口號叫完又叫,愈叫愈不多元。原因正是租金愈來愈高,高到不是金融、不是名牌就無法容身。這正是為甚麼香港經濟無法多元化所在!由於小僱主無法容身,對勞工的需求也自然減少,間接造成貧富差距愈拉愈闊。
香港需要保育、香港也需要發展。兩方面的需要都得到合理的照顧,要高度的智慧和魄力。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