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戰:QE禍害唔係嚇你

本星期市場最關心的新聞,應該是美國聯儲局召開的議息會議,以及是否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弄一個QE給大家品嘗。

估計有關的結果,將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時分公布,所以在執筆之日,筆者仍然未能知道伯南克將會說些甚麼。老實說,他若沒有具體方案宣布的話,可能會是一件好事;反而若真的推出甚麼QE的話,那就是一個壞消息。

qhne iobuc p mgwg rji QE不能幫企業賺錢

QE印出來的銀紙,只會進入資本市場而非實體經濟,這已經是肯定的事實,相信沒有人會作出反對。要推動美國經濟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幫助企業能夠賺多點錢,整個經濟巨輪自然就可加快轉速,企業可以增聘人手及加人工,國民收入穩定之後,亦會有心情買多點東西,推動內需然後再推高GDP;可惜QE的銀紙,根本不能夠幫助企業賺多點錢,也不能推低失業率。

回想在QE1和QE2的時候,這些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但由於當時通脹仍未算高企,所以副作用的殺傷力仍不算大,沒有對經濟造成重大的傷害。但目前通脹已處於高水平,若然推出QE,除了不能推高GDP及降低失業率,更會進一步造成通脹急升,結果為美國帶來「滯脹」(Stagflation),即是高通脹加上經濟衰退的組合,這是眾多情況當中殺傷力最大的。

根據教科書版本的「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通脹與失業率存在反向相關性,即是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而通脹率低時則失業率高。但後來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線,認為高通脹並不一定會出現低失業率,在菲利普斯曲線出現正傾斜的形狀。因為通脹和經濟衰退,兩者出現相互強化的力量。當出現經濟衰退,政府需要增加開支推動經濟,但增加稅收又必然遭到反對,於是在公債市場上發行國債,以彌補政府的開支。

美國恐陷嚴重滯脹

結果價格體系和市場結構出現不平衡,令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然後轉嫁至消費者的層面,削弱了人民的實質購買力,再加上經濟出現衰退,造成失業情況加劇和市民收入下降。這種高通脹加上經濟衰退的組合,是眾多情況當中殺傷力最大的,對經濟所造成的打擊十分嚴重,殺傷力甚至比衰退更甚。

佛利民認為,政府需要承擔通貨膨脹的責任,控制貨幣增長的速度,才能解決通脹和失業的問題。在一九七○年代的時候,美國的經濟放緩下來,政府赤字愈來愈大,失業和通脹率愈來愈高,結果出現了滯脹,而貨幣學派亦從此興起,以穩定貨幣及反通脹成為一系列的政策。

可惜今天的QE,卻是與佛利民的貨幣學派背道而行;若真的出現QE,美國勢將引發強烈的滯脹,後果並不樂觀。

中信証券國際 董事證券零售及業務發展主管 林一鳴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