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樓市泡沫爆破後持續低迷,更面臨迷失十年。《華爾街日報》引述MacroMarkets調查顯示,受訪經濟師預料當地樓價今年跌百分之二點五後可望回升,但明年至一五年每年平均增幅料只有百分之一點一,意味當地樓市從○五年高位大瀉後,直至一五年的十年間只能匍匐前行,樓市不振勢令經濟復甦之路更艱巨。
反映美國二十大城市樓價表現的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自○五年頂峰迄今大幅下滑百分之三十一點六,若經濟師對樓價增長前景的預測準確,來年增長之緩慢令樓價重返○五年高位可謂遙遙無期,勢導致無數業主持續受到房屋淨值低企所困,甚至難以擺脫負資產。
事實上,當地業主的房屋淨值已蒸發七萬億美元,淨值比率亦由○五年的百分之五十九點七大降至百分之三十八點六。由於房屋淨值可產生財富效應,當房屋淨值減少,人們會因而減少消費,令佔美國經濟最大比重的消費開支受壓,加上目前美國每五名業主中便有一名負資產,情況相當普遍。
華府雖早前曾通過要求銀行業為負資產業主重訂按揭等方法,協助業主走出困境,但成效未如理想。銀行業現時不僅接收了近五十萬間房屋,同時有超過四百萬宗個案已進入收樓程序,或已拖欠還款三次或以上。
令人憂慮的是,雖然○八年樓市大冧的情況料不會重演,但在市場信心脆弱的情況下,即使樓價只是輕微下跌亦可能觸發骨牌效應,令更多業主墮入負資產,收樓宗數上升亦可能加速樓市下跌。屆時,銀行可能進一步收緊信貸,導致潛在業主難以取得融資,出現銀主盤湧現卻無人承接的情況,令樓市雪上加霜。而大量銀主盤湧現又會削弱新屋建築需求。
不僅如此,鑑於樓市信心疲弱,有意置業的人士紛紛打退堂鼓,據美國按揭銀行家協會(MBA)資料,儘管按揭利率跌至近數十年新低,但申請樓按的宗數仍徘徊近十五年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