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做人幣離岸中心 發夢嫌太早

倫敦雖然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但金融海嘯造成的創傷至今未復原,還要面對海嘯第二波衝擊,難怪有國際會計師行預期,新加坡將在後年超前成為「世界第一」。倫敦要保住領先地位,難再把希望寄託於歐美,正值中英兩國在倫敦舉行第四次經濟財金對話,英國官員便急不及待放風,表示已得到中國支持讓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真是講到出晒面,中國官員也照例表示歡迎。不過,就算襄王有夢,神女也不會心急。

這不是說倫敦沒有條件做人民幣離岸中心,相反,資格夠有凸。倫敦本身就是全球最大離岸金融中心,是歐洲美元的最活躍市場,每天交易額比美國本土高出近一倍,倫敦美元拆息更是全球美元利率的主要指標,又有一大批專攻離岸金融交易的銀行家及專才長期駐紮,憑着豐富經驗,要扮演人民幣離岸中心這角色,絕對駕輕就熟。

事實上,中國要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歐洲找落腳地亦是順理成章的,以倫敦作為人民幣業務的據點,不但可以衝出亞洲,還能直入歐洲腹地。英國不像新加坡,在地理位置及功能上不會與香港重疊,又是七大工業國集團一員,具特殊戰略價值,加上英國財相歐思邦自動送上門,要幫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雙方理應一拍即合才對。不過,現實沒有這麼簡單。

倫敦要把人民幣業務做得有聲有色,首先要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歐洲美元可說是離岸市場的典範,形成過程是市場自發多於政府推動。當年有大量美元留存歐洲,主要是美國大力資助當地戰後重建,而美國對歐洲長期存在貿易逆差,亦等於間接輸出美元。可是人民幣基本不存在相同條件,中國對歐洲一向有龐大順差,海外直接投資也是剛起步,只靠企業或個人每日兌換人民幣,難成氣候。

不過,更為根本的問題是英國需要滿足中國的一些要求,才能得到「祝福」。人民幣國際化時快時慢,離不開中國對金融安全始終不放心,不想看到離岸人民幣匯價、利率、存貸款等完全不受控制。除非倫敦可以像香港一樣能夠話頭醒尾,監管機構主動配合內地的政策需要;又或有朝一日,中國不介意放手讓市場力量自由發揮,否則在半個地球以外搞個離岸中心,似乎不太現實。

倫敦及新加坡均是名列前茅的國際金融中心,不約而同主動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着眼的自然是背後的巨大商機,包括結算、存貸款、衍生工具及結構產品市場,可惜欠缺天時、地利、人和,好夢暫難成真。這正好給香港一個警示,就是強敵環伺,稍一不慎便會把機會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