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港銀行業績已到頂峰

踏入八月,中港兩地銀行陸續宣布二○一一年上半年度業績,不少都有相當不錯的盈利能力。有本地銀行家曾笑言股票估值長期偏低,勸分析員「睇真盤數」。結果有評論對其業績作出了仔細分析,並指出其貿易票據融資業務急速增長,造就超乎預期的理想業績。

貿易融資強勁撐起業績

上述正正是一個典型例子,反映了本地銀行近年的增長點所在。但普遍投資者也許無法理解,二○一一年本港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上一年同期上升15.4%,而商品進口貨值上升15.0%,同比增長不算強勁,何解貿易票據融資業務會大升?這種上升趨勢又是否能夠持續?筆者嘗試為大家拆解當中的迷思。

原來自去年第四季開始兩地銀行敍做一款名為「遠期外幣出口信用證買單+人民幣無本金交收遠期合約(NDF)」的組合產品。過往內地買家直接以現金支付貨款到國外。現在改為將該筆人民幣貨款先存在內地銀行作抵押,開出遠期信用證到香港銀行,再以該信用證作融資並兌成美金即時付款給國外供應商。

這樣經銀行做融資有何好處呢?首先人民幣抵押在內地可收取較高利息,利率甚至高過向香港銀行借美元付款的利息;其次是客戶同時購入NDF後,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未來客戶可以用較少的人民幣兌換等值美元還款,做到無風險套利。

在這種交易模式下,客戶固然可獲得經營以外收益,銀行亦可為內地合作分行爭取存款基數,而香港銀行則可有貸款利息收入,各方皆有「着數」,自然大做特做。 問題是這種產品能否長做長有?

金管緊盯內地融資套利

畢竟這是套利產品,惟產品的存在建基於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上,絕非中央所樂見。而且有內地買家自製貿易貨流或假交易以求加大套利金額,影響金融秩序。故此金管局已不斷發出指引予銀行業界規範有關產品。八月最新一份指引更令本地銀行短期內,僅能為內地批出之人民幣信用證以原幣買單,大大減低客戶的套利空間,令相關需求大減,而且金管局亦加大抽查此類業務,銀行也不敢「去得太盡」。

那下半年本港銀行業業績又會如何?筆者估計隨着上述貿易融資產品條款日益收緊,加上銀行業界將全面落實巴塞爾III以及上半年貸款高速增長,均令港元及外幣資金成本趨升,再加上外圍經濟不穩,令本地銀行不太可能保持上半年的增長節奏。而上星期中央領導人訪港,雖提出不少措施支持本港金融業發展,但估計本年內難見顯著成效。即使新政策中容許本港人民幣以FDI形式回流,但現階段中央仍嚴控熱錢流入內地,筆者估計港商現時仍不易取得有關匯款批文。所以筆者估計銀行下半年業績難會再有驚喜,不必抱有太大期望。

經濟學家 關焯照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