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一直期望成為中國主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這在近日中央領導人訪港一錘定音,明確將本港定位為全球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後,應再無異議,即使新加坡或其他地方有意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其地位及作用與香港亦有差別。
除了離岸人民幣業務外,內地亦有意推出港股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以間接形式准許內地投資者買賣港股,形成變相的「港股直通車」。為了配合內地加快與本港金融市場的整合,港府方面亦爭取內地容許本港投資者以ETF形式,投資內地個別A股。如果成事,應該進一步增加本港作為投資內地市場跳板的吸引力。
香港是區內主要金融城市之一,開拓金融投資工具渠道,增加資金流動的往來,對擴大和深化本港金融市場應有一定作用,但港府財金官員必須明白一點,金融市場是本港經濟支柱之一,卻非本港經濟的全部,而且開拓這類金融投資工具渠道,商討時間往往長達數年,對於刺激和支持本港經濟,難免令人有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感覺。
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轉差,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領袖及財金官員相繼發表審慎甚至是悲觀的預測,例如聯儲局本月初發表的議息聲明,對經濟前景轉趨悲觀,聯儲局多位理事也對復甦前景轉趨審慎,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承認失業問題仍然嚴峻,令許多美國人不滿。
所有這些言論,均反映美國經濟復甦步伐遠遜預期,歐洲和美國均是香港主要出口市場,這些市場的經濟動力減弱,對香港形成的負面壓力必會愈來愈明顯,港府財金官員對此必須提高警惕,切莫轉移目標,或者捨近就遠,以為在金融市場領域做了一些跟進工作,就可以拯救香港於水深火熱。
無可否認,香港有中國內地這個龐大市場作為靠山,是其他市場所沒有的優勢,但必須明白,內地經濟現時同樣面對經濟放緩以及通脹壓力上升的雙重威脅,內地推出振興經濟或紓困措施,首要考慮必然是內地的經濟環境,無法同時兼顧對本港的影響,例如容許人民幣匯價加快升值,或擴大人民幣匯價波動區間等,這些有助紓緩內地通脹壓力的措施,對本港已經偏高的通脹壓力必會百上加斤。
本港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逐漸變差,最新的通脹率高達百分之七點九,經濟收縮和惡性通脹的所有條件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向香港發動攻勢,這些才是本港當前首要面對的考驗和挑戰,若過不了這些關頭,即使人民幣業務未來在本港的發展有美好前景,對於危機當頭的港人,也只會成為望梅止渴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