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港芸芸人民幣投資產品中,人民幣債券的受歡迎程度,可算數一數二。近日財政部於本港發行新一批國債,已於市場上掀起熱潮,雖然備受追捧,但它卻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以下列出五項投資國債的條件,若果符合的項目愈多,那麼請你不要猶豫,趕緊行動分一杯羹吧!
中國財政部於本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50億元會透過部分銀行網點,向個人投資者發售,兩年期每年派息1.6厘,截止申請日期為本月三十一日。
創盛理財董事陳寶琪表示,雖然其息率不算高,但在港元貶值及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國債仍是不錯選擇。
進邦滙理研究部總監梁偉民認為,對一般投資者來說,國債的吸引力或許不大,但對已有人民幣活期或定期存款的投資者,卻具一定投資價值,並可以國債賺取更高的回報。
另外,部分投資者亦會於內地設立存款戶口,主要因其利息較本港為高,一年期定存利息可高達3.5厘,但他指此種方法具有風險,「人民幣並非自由流動貨幣,投資者或需有心理準備無法取回所有資金。」雖然對這類投資者而言,是次發行的國債息率並不算可觀,但在方便及安全的考量下,持有這類投資的散戶,或可改為投資國債。
是次國債由中央政府發行,違約風險可說是近乎零。梁偉民認為,香港的人民幣投資產品不多,主要為人民幣存款、人民幣保單、債券及股票基金等,其中國債在同等風險的產品內,算是具備靈活性及回報穩定的特色。「雖然人仔保單的風險較低、息率亦有約兩厘,但卻需五至七年才可取回全部資金。至於其他二手人民幣債券,低風險一類的息率普遍與國債相若,而較高息率的多屬內地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信貸風險較高。」他估計,今年全年人民幣可升值4至5%左右,而上半年已升值3.5%,故年底前應可再上升約1.5%。
投資者若於短期內急需資金,並不適宜買入國債。他預計國債的二手市場並不會如iBond(04208)活躍,而且它沒有交易所二手買賣,只能依靠銀行報價,惟開價未必太理想。「首幾個星期國債或會有成交,之後會趨向淡靜。一旦投資者急於用錢,欲於市場上賣出或非易事。」他建議,為免影響資金運用,國債適宜持有較多流動資金的投資者買入。
對於不少退休人士來說,「保本」是投資的首要條件。陳寶琪建議,投資國債應是較佳選擇,「是次債券只有兩年期,在息口及貨幣均穩定的情況下,投資風險很低。建議退休人士買入債券後,不需急於賣出,可持有至到期日。」
她續稱,未來環球市況不被看好,環球股市或至明年第三季才出現好轉,故退休人士更不宜沾手股票,以免損手爛腳。
本港通脹肆虐,最新通脹率為5.6%,而國債年息只有1.6厘,回報難以跑贏通脹。陳寶琪坦言,若果以跑贏通脹為目的,寧可投資者選擇iBond,因它與本地通脹直接掛鈎。「iBond利率隨通脹而浮動,分為定息及浮息兩部分,前者息率為1厘,後者則會參照過去半年的消費物價指數(CPI)而定,最終利率按較高者為準。相對於國債的1.6厘息,似乎跑輸通脹的機會較大。」她提醒,投資國債的散戶,需有心理預備債券回報將跑輸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