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七及八月,全球股市極度波動,上半年一度重新活躍的股票累積認購期權(Accumulator),再次遭受沉痛打擊。據投資銀行界消息稱,在這個巨浪被Accumulator吞噬的玩家,有不少是內地投資者,部分更出現「走數」情況,有大行高層飭令「清理門戶」,並大幅收緊孖展要求,令金融海嘯曾經肆虐的Accumulator(市場謔稱「I kill you later」),再度扮演本港股市的大規模殺傷武器,更可能成為推低後市的催化劑。
一家投資銀行結構產品部董事指出,上半年市況穩定,有不少投資者看好藍籌及國企股上半年業績,對Accumulator有需求,大多為盈利前景好和「相對安全」的藍籌股及國企股,有投行為搶客而提供3至5倍的高孖展槓桿,當中有歐資行更高達5倍,屬海嘯前水平。
該董事透露,其實海嘯經已「輸死班傳統富豪」,現在夠膽買Accumulator的有很大部分是內地大款,他們現金充裕,而且「賭性」極重,又認為用人民幣兌美元買Accumulator,等同有近兩成折扣,以為可承受更高下跌風險。
踏入七、八月份的市況大起大落,波動之大完全在全球市場的意料之外,Accumulator的高槓桿,加上股價跌穿接貨價後,部分還附有雙倍至4倍接貨條款,加速了大市跌勢,據悉部分大陸客虧損嚴重,更加從此「失蹤」。
以滙控(00005)為例,投行以折讓兩成價釐定Accumulator行使價,若滙控股價跌穿80元,投資者須雙倍接貨,為減低損失,相關股份會即時拋售。
回顧去年三月,滙控同樣一度被拋售,市場亦傳出有投行事先發行接貨價介乎64元至68元的Accumulator,當時較滙控市價折讓15至20%。而○九年三月滙控供股前,與滙控掛鈎的Accumulator及高息掛鈎票據(ELN)接貨價,介乎35至50元,結果滙控在三月九日的收市競價時段跌至33元的14年新低。
市傳有美資行在大跌市後審核帳目,發現不少問題帳目,已即時要求各部門追收孖展,最近有客戶認為大市19,000點見底,曾向該行詢問Decumulator(累積認沽期權),該行竟要求該客戶要存放同等市值的現金或股份資產於戶口作抵押,結果不了了之。
現在大市反覆得難以預期,無論Accumulator還是Decumulator都很難釐定接貨價,加上大行收緊財政,將令這個高風險投資市場沉靜一段時間。
被問及近期市傳有Accumulator投資者損手,甚至有「走數」個案,證監會未有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