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七十個大中城市的樓價,在六月份出現升幅放緩,應是個讓人安心的消息,背後卻暗湧不絕,隨即傳出深圳將於八月實行「深度限價」措施,包括樓價按月環比零增長,以及細分至按不同單位面積實施限價,多少令市場有點意外。這一招簡單來說就是「樓價許跌不許升」,比其他城市走得更前,表面上是調控加碼,細看之下便會發現內有乾坤,既有政治目的,亦可順水推舟,對樓市更起到打底作用,殊不簡單。
根據統計局數字,六月份深圳樓價漲幅似乎並不特別標青,例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較上一個月只升百分之零點一,按年則升百分之四點六;二手住宅價格指數較上一個月沒有升跌,按年則升百分之六。不過,若與北京、天津、上海及重慶等一線城市相比,便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北京為例,新建住宅價格指數按月並無升跌,二手住宅價格指數更按月下跌,深圳顯然未交足功課。
國務院在上星期召開的常務會議,提出被市場稱為「國五條」的指導方針,其中第一條便是責成地方政府嚴格執行樓價控制目標,樓價過高的要加大力度,促進樓價合理回歸。這便不難明白,在眾多一線城市中,為何深圳有必要第一個跳出來以行動表態。一線城市畢竟是調控的重中之重,成效不及別人而又沒有補救措施,政治上肯定過不了關。
其實,深圳要在下半年做到樓價許跌不許升,似乎不困難。據一些研究機構指出,深圳樓市在下半年將進入供應高峰期,估計有逾百個樓盤開售,比上半年多六成。市場更預期一些開發商急需回籠資金,推售樓盤不能再拖,在供過於求下,大有機會減價促銷。政府對樓市情況應瞭如指掌,要令樓價環比零增長甚至下跌,只需順水推舟。
不過,就算下令不准樓價升,不等於容許樓價無秩序地大幅下跌,方法就是避免開盤時爭相割價求售。市場傳出深圳有三種為樓盤定價的新方法,均是以不得貴過周邊、同區或同型單位價格為依歸,而且樓價一旦在某個月份下調之後,便不得掉頭上調。這等於把不同樓盤互相緊扣,變成命運共同體,任何一方劈價都是損人不利己,結果是樓價就算要跌,也是非常小幅及緩慢地下調,絕不容許大跌。
內地這一輪樓市調控已一年有多,效果並不明顯,很多專家歸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央的目標是讓更多人買得起樓、安居樂業,地方政府則看重本地經濟及財政收入,難免有矛盾,往往會用以退為進策略應付,之前推出的房產稅及限購令均如此。雖然最新的「國五條」重申調控力度不會放鬆,但這場樓市攻防戰看來不易在下半年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