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表明,支持香港成為旅遊、貿易中心。內地遊客購買力,已是本港商品市場重要支柱;有中央支持,內地購買力增長的前景更加遠大。海外遊客在香港購買價廉物美的國貨,更是歷史悠久的傳統項目。
本港已自發形成幾個商品批發市場,可惜並不為遊客所知。若將遊客的購買力和批發市場對接,引導本地市場規模化、國際化,對推動本港經濟多元化,幫助大批中小企生存發展,促進服務業壯大,增加本港就業等等有着重大意義。
香港「購物天堂」享譽全球。每天數十萬名內地遊客訪港,一個重要目的是購物。內地遊客的購買力全球稱冠,已成為本港最重要的顧客。每天大批海外遊客和國際買家訪港,購物也是他們的必備項目。
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本港零售業近年保持兩成左右的增長速度。今年第一季零售業比去年同期增長21%,批發業增長20.9%,主要是訪港旅客人數及遊客消費增加所致,可見遊客購買力龐大。
政府若能主導、促進批發市場規模化,並主動向海內外遊客宣傳推廣,為訪港遊客提供購物便利,滿足他們的購物需求,對本港購物中心發展壯大極有促進作用,並且可以形成新的旅遊項目,同時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香港日漸形成不同的批發市場;如深水埗的電腦業、長沙灣的成衣及紡織業、紅磡的珠寶首飾業及黃竹坑的家具業等。這些批發市場由於是自發形成,缺乏規劃、缺乏廣泛宣傳、缺乏公共設施配套,基本只為狹小的本地市場服務,規模和供應量都頗為有限。
訪港遊客的數量和購買力都很龐大,但遊客幾乎不知道這些批發市場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到達批發市場、大批購物後如何運送等。
政府積極引導,令地區市場成長為國際性大市場的成功範例值得香港引鑑。如浙江省的義烏市,20年前還是一個內陸小鎮,但在周邊及華東星羅密布的民營消費品生產企業的帶動下,當地政府因勢利導,迅速發展展銷批發業,把義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專業商品集散地。
又如,韓國首爾的「東大門」、「南大門」,位於傳統鬧市區,經政府統一規劃改造後,今天已成為亞洲地區重要的日用消費品批發零售集散地,也是遊客來韓國旅遊的主要消費場所。
香港批發市場自發形成,由於沒有前期規劃,大多數均處於人口居住密集、交通堵塞嚴重地區。要吸引大量外來遊客及商家,解決交通基建的配套是一個重要問題,比如需要興建包括能停放旅遊巴,吸引旅行團進入的大型停車場。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重新檢視區內行人設施是否配合將來的發展。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