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加息四分之一厘,標誌着為應付金融海嘯而推出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到此為止,歐美兩大陣營亦從此分道揚鑣。自從投資銀行雷曼倒閉觸發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歐央行一直透過減息及注資,向市場放水,只是未有像美國聯儲局一樣「明碼實價」標示放水規模。不過,市場估計在過去兩年多,歐央行的放水量與聯儲局的QE不相伯仲,現在改弦易轍,對環球資金流向的影響不能小看。
正當葡萄牙提出要求歐盟打救之際,歐央行是否有點置債務危機於不顧呢?實情剛好相反,葡國繼希臘和愛爾蘭之後終於低頭,三個弱國全部「得救」,正好令加息沒有後顧之憂。道理很簡單,為了穩定幾個歐豬國家的國債孳息,歐央行不斷從市場買債,被批評一邊放水、一邊緊縮,政策自相矛盾,現在這個包袱可以全交給歐盟負責,而且永久救市機制亦接近水到渠成,歐央行可以專心一意只看通脹做人。
如果撇開債務危機,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的經濟表現,對歐央行的貨幣政策根本無足掛齒。這三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僅佔歐元區經濟的百分之六,而單是德國便佔三分之一,所謂統一貨幣政策,實情是有大食大,因此市場常說是否加息,只需看德國的經濟表現,這講法並不誇張。由於德國經濟數據理想,加息便是順理成章之舉。
歐央行的政策目標很簡單,來來去去就是通脹。事實上,行長特里謝已不停向市場放風,直指歐元區通脹走勢令人擔心,他更多次暗示石油及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是由超寬鬆貨幣政策和資金氾濫造成,必須提高警覺。這與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看法根本南轅北轍。伯南克幾日前還趁着公開演講時,解釋商品價格高企導致的通脹只屬暫時性,言下之意是毋須急於改變貨幣政策。
兩大央行各行各路,對聯儲局肯定會帶來壓力,這並非僅僅是政策判斷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有實質性影響。由於歐央行一直有放風引導市場預期,歐元匯率及相關資產價格表現頗為堅挺,美元匯價即時給比下去,背後顯然是資金流向有所改變。歐元和美元這兩大國際儲備貨幣,匯價此消彼長,美國無可避免會面對更大的輸入通脹壓力,是否仍然可視之為暫時性便大有疑問。
當然,歐央行的加息步伐有多快,要考慮很多因素,但有一點很清楚,就是通脹走勢具決定性。環球資金流向表面上是看哪裏有投資機會,實際則取決於各地央行利率回歸正常化的速度。新興市場國家早已進入加息周期,歐央行亦以行動表明寬鬆不再,餘下繼續放水的只有聯儲局,伯南克還能撐多久?新興市場近期強勢彈升,會否是派對結束前最後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