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復甦改寫 全球金融生變

去年日本經濟增長百分之三點九,為二十年來的最快增速,儘管產值仍低於金融危機前水平,但總算有朦朧的走向復甦、脫離戰後最嚴重低迷的希望。豈料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給這一切畫上巨大的問號。類似的災難其影響都較短期,像美國○五年的卡特里娜颶風,以及近期澳洲水災、新西蘭地震,都能在短期穩定下來。大規模災後重建,又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希望。

日本一九九五年神戶地震,當時耗費半年時間恢復過來,今次地震破壞的東北部,經濟產值佔日本總產值的約百分之一點七,不到神戶的一半,以致預計修復不致太困難。但與當年不同的是,日本政府現在面臨沉重債務負擔,國家債務佔GDP比值接近百分之二百,是工業國中最高的。此外,當年央行目標利率二點二五厘,可為刺激經濟降息,現在這一招已等同被廢。重建經濟的難處在於,沒充裕的融資空間。

日本雖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其受災對全球影響很微。有專家預測,日本今年經通脹因素調整的經濟增幅為百分之一點二,遠低於去年,這次地震可能使該增幅減去○點二個百分點,但對全球增長數據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日本重建的財資活動牽連金融的互動,對全球可能帶來較大的影響。

地震發生後,圓匯短暫轉弱後迅速彈升,顯示日圓回流的情勢。主要因為日資保險商須拋售海外資產,班資回國支付保金索償;另一邊廂,家庭和企業也要為重建調回海外資金。這趨勢牽連國際金融變動,預計出現下面情況:

其一,油價呈降。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日本部分煉油廠及相關設施破壞後,需求預期下降對油價構成下滑壓力,但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可能填補,油價下滑壓力未必持久。黃金價格卻可能受避險影響升高。

其二,股市下跌。已在即時反應中顯示出來,雖然各地股市冷靜後可以回穩或反彈,但假若日本保險商、企業和家庭在海外股市龐大的投資,需要持續套現,則仍會一段時間內備受影響。

其三,美債轉軟。原本作為避險選擇,大事件發生後資金往往追捧美國國債,日本由於債務壓力與融資需求的矛盾,作為繼美聯儲及中國之後,第三大美債買家,基於自身困境將難再大方買入,致使美國國債需求下降。

港股在日資沽貨潮中,勢成首當其衝的市場,中資股將是主要目標,原因是日本工業停產與中國工業生產的關連,以及兩國金融的互動;同時,美國國債因日本或沽形成帳面損失,中國不免受池魚之殃。總之,中港市場短期震盪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