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CIC)將於今日發表調查報告,《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長達576頁的報告認為○八年金融危機是可避免的,委員會嚴厲批評銀行監管機構忽視早已響起的大量警號,更點名批評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及主席伯南克相繼犯錯,又指金融機構企業管治和風險管理失當。
報告指責格林斯潘主張放寬對金融業的監管,聯儲局在其領導下,在遏止有毒按揭資產流通上全盤失敗,又引致樓市泡沫膨脹,直斥格老疏忽職守,而其繼任人伯南克由於在應對金融危機上扮演重要角色,故亦需要就未能保護金融系統而負上責任。
FCIC又批評前總統布殊政府,認為他們在危機處理上「反覆無常」,在拯救貝爾斯登後,卻任由雷曼倒閉,矛盾政策「加劇金融市場的不明朗因素及恐慌」。報告指,布殊政府時任財長保爾森在○七年錯判形勢,誤以為次按可受控,時任紐約儲備銀行行長、現任財長蓋特納,未能發現花旗及雷曼陷困前的蛛絲馬迹。
報告亦指,證交會(SEC)、貨幣監理處(OCC)及儲蓄機構監理處(OTS)等監管機構未盡責,均需為金融危機負責。民主黨也遭受批評。報告指,在前總統克林頓政府時期,民主黨決定「放生」場外衍生工具交易,令該有毒的金融工具不受監管,成為危機爆發的主要轉捩點。
對於金融機構,FCIC質疑按揭貸款商的慣常做法及管治疏忽,指花旗高層沒有重視按揭相關的風險,美國國際集團(AIG)高層對信貸違約掉期(CDS)合約涉及790億美元的潛在風險視而不見,而美林管理層則誤以為按揭投資安全。報告又發現,美國五大投資銀行的槓桿比率高達40倍,意味若資產價格跌3%,公司資本將化為烏有,同時銀行利用衍生工具等方式掩飾其過度槓桿的情況。
FCIC在總結中表示,最大的災難是有評論稱,「沒有人可預計突然湧至的金融海嘯,所以危機無法避免」,FCIC直言倘大眾認同這見解,金融危機勢必重臨。
有消息指,FCIC已將部分調查轉介司法部,或意味有關人士需就過失負上刑事責任。
格老回應報告時稱,當時聯儲局是因應國會的要求,才修改按揭貸款條例,認為問題是源於兩房及歐洲投資者對次按證券有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