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新加坡贏港並非靠「講」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港口集裝箱吞吐超過2,900萬個,同比增長17%,比新加坡港處理量多50萬個,奪下世界最大港銜頭。以中國當前貿易強勢,上海受益其中,獨佔鰲頭有其必然性,盡在預期之中,新加坡僅輸50萬個之譜,實在是雖敗猶榮了。

貨櫃港王冠「換畫」已非奇事,香港在保持多年後,拱手讓予新加坡,早已丟臉在先。中國這個強大經濟體,多年來經濟及貿易保持高速增長,即使是金融危機期間都維繫得不錯,照此推論,貨櫃港王冠不是香港,理應也是上海才合理,但偏偏曾被新加坡奪去,對新加坡難不刮目相看。

新加坡曾拿下貨櫃港王冠,當有原因。經歷金融危機後,新加坡經濟很快復甦,去年前三季經濟增長率平均達15.6%,全年不低於此水平,無疑成為全球最強之經濟體,增速更遠超中國。新加坡經濟對上一次超過中國是二○○○年,香港近年的增長水平及波動,更不能及其項背,其中原因頗堪探究。

新加坡經濟增長,是從衰退回揚到這一局面的,有賴製造業增長強勁所帶動的,其製造業自去年首季按年增三成、按季增1.39倍後,由年頭帶到年尾。此外,當地藥劑業與電子業產值,及來自兩個綜合度假勝地的收益,也成為經濟增長有力的支撐。如果把這些統稱為實業、實體經濟成分,就是香港所欠缺的。

星着重持續發展

香港經濟擔重角色的是金融、地產,而且地產的金融關連度極強,金融危機以來的進程揭示,金融的虛擬經濟特質,使得香港經濟波動的風險較大。低效增長難有支撐功力,高速增長又形成泡沫風險。事實證明,港府一度認為僅金融業可養活香港人,是打錯算盤、誇大了口。然而,這畢竟鑄成了本港產業空洞化、經濟畸形化。

香港在探尋轉型之路,有過物流港、資訊港、中藥港一類振興實業的設想,但最終不了了之。確實值得問句:新加坡做得到的,為甚麼香港做不來?幾年下來,貨櫃吞吐輸,製造業輸、藥劑業輸、旅遊業沒有個人遊撐住也得輸。發展實業不彰,已使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機遇方面,全盤輸給新加坡。

本地失傳統優勢

更值得作為可持續發展有根有據的,是新加坡對研發重金投入,以及援助近四萬家中小企,使之成為轉型的根基。從公務員主動減薪等行動,新加坡政府的決策,體現了社會凝聚力,以及對可持續發展能力自主的推動。這非香港要中央政策力挺可比,當前本港零售業向好,但大家知道這並非本土真實消費能力,不過是「借來」的購買力而已,這難道不是香港持續發展之憂嗎?

從上述比對,港星競爭的經貿賽跑,香港的傳統優勢已流失,短程即使有時跑贏新加坡,但以長跑計,香港輸面已定,因持續發展潛力不足,香港向新加坡讓出的經貿榮銜只會有增無減,事實證明新加坡趕超能力,並不是只得個「講」字。

Money18專論

網址:money18.on.cc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