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保障投資者 監管力度勿放鬆

金融海嘯爆發至今已踏入第三個年頭,各國為堵塞金融危機漏洞而採取的補救措施陸續落實,其中對投資者的保障,更成為政策主要重點之一。英國報章報道,當地新設立的消費者保障及市場管理局,已為物色新舵手展開全球招聘活動,據悉候選人之一,是即將離任的本港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

英國消費者保障及市場管理局的主管職位最終花落誰家,暫時難以估計,若由韋奕禮出任新職,則頗具象徵意義。眾所周知,香港證監會以往經常被人戲稱為紙老虎,諷刺證監會對監管市場軟弱無力,專打蒼蠅,不敢拔老虎鬚,雖然近期情況稍有改善,但證監會在整體市場人士心目中仍未能樹立足夠權威,與香港號稱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極不相符。

反觀明年才正式成立的英國消費者保障及市場管理局,則未見其「局」,先聞其「威」。消管局擁有廣泛權力,可以監管每家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的認可金融機構活動,確保英國金融服務的零售和批發層面維持良好操守。消管局更可對銀行作出處分,並且監管交易所。若韋奕禮擊倒其他競爭對手,他本人就搖身一變,成為英國真老虎的生招牌。

當然,由於新機構尚未成立,在實際運用權力時有無阻撓,其保障投資者的成績是否出眾,仍需耐心等待,不過英國政府銳意改革金融服務業,為了更有效監管金融市場,不惜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大手術,放棄現有的三層監管架構(即財政部、英倫銀行及金融服務局),從這一點來看,英國設立高層次的保障投資者機構,並賦予足夠權力樹立威信,消管局的路看來應該較容易走。

香港在加強保障投資者方面當然也做了一點工夫,例如通過成立投資者教育局和金融糾紛調解中心,一方面提升公眾的金融知識水平,並且透過程序相對簡單的調解機制,協助解決個人客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金錢糾紛,這些都是較前有進步的地方。但相比英國的大刀闊斧,擺出高姿態成立具有廣泛權力的消管局,香港在保障投資者方面所顯出的努力,難免相形見絀。

無可否認,以金融海嘯的災情而論,香港比歐美市場受到的打擊較小,但未必是本港的監管機制較歐美市場先進及優勝,可能只是與海外市場在金融衍生產品的連繫不太深入所致。正如新興市場在這次金融海嘯大部分只有「皮外傷」,沒有像歐美經濟般傷及五臟六腑,不見得新興市場的金融監管機制比歐美市場優勝。香港在這方面必須有自知之明,否則捉錯用神,可能忽略應該改善的監管改革方向。

值得留意的是,全球游資今年進一步氾濫,對沖基金大量來港駐紮,這些金融大鱷齊集香港,固然可以帶旺香港的金融市場活動,但也帶來更大的監管挑戰。投資者在群鱷圍繞之下,是否有足夠的安全區,令他們安心在港參與投資活動,對監管機構是嚴峻的考驗,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能否更上一層樓,亦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