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新一年,內地商業銀行信貸再次開始「前鬆後緊」的循環,內地媒體引述業內消息稱,部分股份制銀行的分支行,僅去年「壓單」暫緩的貸款額,已超過今年全年的信貸額度,相信一月份新增貸款便可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有銀行更一改以往按旬考核的制度,要求支行每天將存貸比數據上報給總行,放貸額度每日控制。
雖然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仍未召開新一年的工作會議,確定全年的信貸增長目標,不過,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全年信貸規模約在7萬億元至7.5萬億元之間,不會有大幅度的收緊。《廣州日報》昨亦引述銀行業消息稱,多家銀行已向分支機構下達首季度信貸指標,為「量不小,但比去年略有收緊」。此外,今年雖有均衡投放的要求,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像去年一樣提出「3:3:2:2」的四季投放比例指標。
不過,由於去年底信貸收緊,導致「壓單」問題嚴重,甫踏入新年,就已有銀行開始感受到額度緊張的壓力。《每日經濟新聞》引述一家股份制銀行分行的消息指,各家支行早就開始「搶額度」,造成該分行今年逾100億元的新增信貸額,早在去年十二月就已排滿。
由於早放一天貸款,就能多拿一天的利息,每年一月份都是全年信貸投放的高峰期(見附表),雖然今年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回歸至「穩健」,業者相信今年銀行仍難改年初的放貸衝動,在各銀行的衝鋒陷陣下,幾乎可以肯定一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較去年十二月增加一倍以上。
雖然今年信貸投放仍難逃「前期高、後期壓」的走勢,但在投放結構上,各銀行均要求嚴守「有保有壓」的原則,高耗能產業、房地產開發貸款等項目依然被視為「禁地」。有銀行高層指,監管部門雖沒有硬性規定禁止進入房地產開發貸款,但各銀行都嚴密關切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資格要求很嚴格,一般中小型的,實力不突出的開發商很難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