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開放電力市場談何容易

在通脹升溫下,香港正面臨百物騰貴的日子,在新一年的元旦起,香港的電費便升了2.8%,加幅和通脹相比尚算溫和,然而不少民間團體都對電力公司加價抱有不少微言,也有主張說香港應開放電力市場,或從內地輸入便宜的電力,但這些說法都沒經考證而缺乏根據。

從英、美的例子看,便知開放電力市場並不是簡單的任務。英國的電力市場開放後,亦曾導致一次倫敦大停電,雖然歷時僅40分鐘,電力便恢復供應,但已產生相當麻煩,尤其因停電而影響不少金融交易。北美洲的電力市場改革,在應付夏季的用電量高峰時,曾負荷過高而出現長達三日之大停電。同樣的電力市場開放,但為甚麼會有這樣大的分別?問題集中在權責和分工。電力市場改革的重點,在於改善了市場架構後,如何保持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而關鍵在於分工。

在香港投資供電,其中一個方式是在香港建發電廠,另一方法是輸入電力。當然前者的投入資本相當高,加上香港土地有限,能找到合適的地點不容易。從中國大陸輸入電力的投資相對比較低。

租用電網 專供大戶

不過,其中最大的投資是在電網系統及配電設備上,輸電網絡的價值高達千億元,而在鬧市掘路鋪設電網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賠償將相當高。向現有的電力公司租用電網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向,但新電力公司需要向市區供電,投入的資本將超過百億元,不是說開放市場便會引來競爭。

如果真的有第三家電力公司向香港供電,其策略是向市區供電、向新市鎮供電或向大用電量單一客戶供電。如若向市區或新市鎮供電,必須先解決電網問題,否則投入的資本相當巨大,將以數百億元計算,而電力市場分薄了,可能要長達數十年才能收回成本。

若向邊境地區小規模供電,電網的問題沒有向市區供電般嚴重,邊境的地區雖廣闊,但一切基本設施如道路網都相當有限,居民和商業活動有限,若非政府着意投資基建發展該區,難以吸引其他投資者進入該區。

向大用電量用戶供電可保證售電量,一方面可減少電網的開支,另一方面亦是售電量的保證。如果能向香港的大用電量用戶供電,將會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投資。但新公司如何向用電大戶取得長期購電的合約,將是一項不容易的工作。

內地供電 言之尚早

再說從中國內地引入電力,現在真是言之尚早。因為現在內地的產電量也未能滿足內需,加上價格限制,內地市民、工商業的需求也尚未能完全滿足,內地根本沒有多大空間把電力出口。此外,電力網規格不一樣,從內地輸電香港,不論從理論上或技術上都是不成熟的。

展望將來,內地在土地資源較香港豐富,加上中國政府銳意發展內需,華南的電力市場無論在設備上或發電量上,都有飛躍的進步,估計於十年左右,華南的總發電量便可超過總電力需求,到時香港便有望可從華南輸入電力。然而除了成本外,內地發電廠污染環境一直備受關注,我們總不能只貪圖便宜的電費而將環保的責任推給內地,如何在確保環保方面得到照顧上,這也是供港電力要考慮的。

未來香港的電力市場將不再受地域範圍所局限,當然首要條件是要與華南的廣大電網連接。與華南電網連接需時,且要在維修保養、監管、標準、安全性和穩定性上達成共識。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 蘇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