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股市別海嘯 新興市場喜變憂

反映發達經濟體股市的MSCI世界指數,周三收報一千二百八十三點,以○點五四的微弱點數,跑贏○八年九月十二日雷曼爆煲前的收市位,顯示收復雷曼事件後失地。雖然相比MSCI新興市場指數收復失地,遲了十七個月,但告別海嘯的喜訊依然別具意義,顯示在量化寬鬆措施推動下,全球性的樂觀在金融上反映出來,儘管金融的風險及經濟變數仍構成陰影,但全球性的金融震盪已告一段落。

以海嘯為標誌,由○八年九月至今,MSCI世界指數涵蓋之下的以色列股市表現最強,美、加、英、德等傳統發達經濟體股市俱以兩位數漲幅示人,港股則以第五位排名躋身其中。然而,與全球形勢構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內地股市積弱,成為強勢亞洲股市「包尾」,留下最大的疑惑,因為被視為經濟增長強勁的中國,竟連備受危機困擾的美國與歐洲一些強國都不如。

全球股市的表現顯示,過去一年的經濟表現比預期要好:一是世界經濟總體呈現前高後低的局面,在政策刺激、庫存回補及金融改善的推動下,反覆中走出衰退,步入復甦周期,雙重衰退的威脅大大降低;二是發達經濟體經濟回暖勝於預期,美歐日等經濟體截至上半年,已四個季度正增長,雖然下半年明顯放緩,但未至跌入衰退;三是新興市場經濟回升,明顯超過發達經濟體,可以成為引領世界復甦的主要力量,不過,伴隨經濟高增長出現的各種風險,也成其前景隱憂。

當然,全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首先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未明朗;其次是消費增長依然乏力;再者失業率持續高企難以改善。這些負面因素,是對復甦的補充說明,表明發達經濟體尚未擺脫無就業增長的復甦格局,發達經濟體股市漲勢,更多體現為對明年穩定復甦的預期。發達經濟體年內呈現兩個很強的看點:一是購併整合活躍,二是企業掌門、旗手換班,給經濟帶來起死回生的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踏入下半年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政策差異發生了變化,利好與風險悄然變換。美歐發達經濟體如上所述,許多海嘯蒙難企業起死回生,如通用汽車,催化對經濟向好的預期;如果以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為例,不難發現,一方面受高通脹困擾,進入緊縮政策的新周期;另一方面經濟出現由擴張到放緩的迹象,換言之,即利好因素降、風險因素增。由於感受到兩者形勢的逆轉,資金流向由此到彼,轉而回流追捧發達經濟體,以致股市反映這種變化。

這種變化解釋了全球股市中,兩大市場陣營之間資金流向的轉變。可見股市指數收復海嘯失地,是金融層面反映對未來經濟的預期,但資金流向的態勢是不確定的。新興經濟體股市早發達經濟體十七個月復甦,其通脹風險也早於發達經濟體出現,在量化寬鬆持續進行之下,發達經濟體未來並不能避過出現通脹風險,一旦因通脹降臨需要緊縮,資金勢重新部署,股市漲跌變幻無常,但金融遊戲「風水輪流轉」,始終是資本市場不變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