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內地囤積農產品炒賣問題一浪接一浪,政府不得不落重藥打壓「海囤族」,但此舉卻成為市場的炸彈,不但令內地商品價格急挫,更猛烈衝擊中港股市。究竟內地商品炒風會否繼續成為中港股市的計時炸彈?小股民為免身陷險境而不自知,應擴闊眼界了解一下內地的商品市場。
溫:招商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溫天納
Q:內地囤積商品情況嚴重,令政府不得不出手,最終拖累A股表現,到底囤積問題是否可控?
溫:內地十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達4.4%,近期國務院的《國十六條》引起了市場關注,如以省長監督糧油,市長監督副食品、豬肉及菜,各自負責相關項目減少囤積,亦要考慮從宏觀層面保障供應,如透過監控銀行借貸、打擊金融炒作、控制房價,繼而調控商品、食品價格;另亦透過提升產量阻止零售商牟取暴利,降低通脹預期。
Q:早前內地23種商品期貨一度跌停板,截至上周五,「鄭棉」、「鄭糖」及「滬銅」自今年高位分別下跌27%、15%及12%,市場指內地商品期貨的牛市已完結,你認同嗎?
溫:我認為仍未完結,早前暴跌只因商品年內價格已上漲不少,投資者獲利拋售,而美元短線轉強機會不大,政策、美元弱勢以及地緣政治如南北韓問題亦有利商品市場。
Q:○八年內地曾推限價措施,零售層面如麵粉、即食麵、奶粉等食品股最受影響,一旦推出調控,結果會否與當年近似?
溫:當時的確對食品股構成負面影響,但亦利好農業類及原材料。限價措施會對企業盈利構成衝擊,擾亂自由市場秩序,所以我認為一旦推出,措施亦會在半年內完結。限價等調控亦可作為改革的「契機」,讓企業尋找替代型產品,例如能源企業可積極發展新能源業務。一旦中央落實限價措施,相信對整體內地資源及內需股都會造成震盪。
Q:早前內地A股亦因商品市場而大幅調整,其實商品市場對A股走勢有何關係?
溫:內地商品市場對A股走勢有頗大影響,因為石化類股佔內地股市比重較大,食品類亦容易受到影響。物價上漲本身雖對食品股有利,但限價措施如針對食品製成品,則會令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跌,最終要視乎企業本身能否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
Q:商品市場如何影響內需股?投資者應如何選擇?
溫:投資者宜分清楚企業的角色是負責種植還是負責收集,如最上游企業所受的負面影響較少,而零售種類多樣化的企業亦有助分散風險。但現時投資內需股可謂「富貴險中求」,因政策風險不能用一般常理分析,如投資內需股可留意不受限價影響、不需政府補貼的行業,如奢侈品行業,待調整時亦可留意醫藥股、新材料股及兒童用品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