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人民幣國際化開創商機

問題二: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可行嗎?

人民幣國際化的三部曲是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從去年進行試點到今年七月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達到916.42億元。這說明在中國的資本項目仍未開放的情況下,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是完全可行的。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流出與流入雖然已基本開放,但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量還不夠大。如何激勵貿易商選擇以人民幣結算,是現階段的重點所在。

鑑於這樣一個有限的中期目標,人民幣國際化從以下三個方面考量就應該是可行的、有操作性的: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先通過一個可靠的、可行的離岸市場試行,在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之間設立既互通、又可以監管的人民幣流動渠道,從而有效降低境外人民幣業務對內地金融市場的影響與衝擊。

跨境流動先試行後擴容

第二,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總規模必須可以控制,好比通過一個閥門系統調節水量。門不會貿然打開,一定是循序漸進,走穩一步再邁出下一步。境外人民幣的投資產品不會馬上全面鋪開,將有一個試點和先後推出的過程。先在小範圍試行,然後再進行擴容。

第三,目前內地人民幣總規模達到60多萬億,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動性過剩。人民幣流出去的量僅佔總規模很小的比例,即使未來幾年迅速發展,對境內市場影響也會相當有限。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國際化(包括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個發展和成熟的過程,那些希望立竿見影、賺快錢的想法也不切實際。但人民幣國際化在以有限、漸進與可控的模式發展應是不爭之現實。

拓離岸市場須經三階段

問題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甚麼?

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路徑是:一,在中期內(5至10年)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在中長期(10年後)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管制後,成為愈來愈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三,在長期內(20年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而我們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基本着眼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一中期目標上。實現這一目標,人民幣離岸市場須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形成階段;二,發展階段;三,成熟階段。

為了能將這三個階段的特點說得更清晰,請允許我用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視人民幣流量為「水」,視人民幣產品為「魚」,以下邏輯就很清晰:魚沒有「水」不會生,水不流魚不會活,水中無足夠「養分」,魚長不大。

「養分」在這裏指一個產品須付投資人的收益,譬如債券的利息,或股票的分紅或收益。而近期水中的養分只能來自境內市場,因為境外目前還沒有人民幣投資市場。因此,水不僅在境外能流,也須有流回境內的機制,以獲取在境內產生的收益,以養在境外的「水中之魚」。如果用這一比喻來形容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各個不同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貿易項欠人民幣流通量

中國今天已基本開放了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管制,也就是說,只要是貿易結算,人民幣可大規模流出去支付進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目前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已與人民銀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由於境外沒有足夠大、足夠多的「魚」,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夥伴沒有積極性獲取大量人民幣。

沒有大量的人民幣從貿易項下流出,境外也就無大量的人民幣可從貿易項下流入。這樣,貿易項下完全開放的兩大流出與流入主渠,就處於乾涸或細水狀態。如何讓這兩條主渠流起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下未開放前的中期目標。(六之二)

港交所行政總裁 李小加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