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閱股:中芯易帥謀扭五年蝕

○四年挾着內地行業一哥、獲政府支持的芯片代工生產商中芯國際(00981)在港上市,在「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領導下,成立三年就有盈利,但上市後多年來的內憂外患,令公司五年內累計虧損17.12億美元(約133億港元),市值蒸發356億,創辦人張汝京亦以「下台」收場。如今中芯進入「張汝京後年代」,且看能否扭轉「五年蝕」的厄運。

中芯剛公布至六月底止第二季業績終轉虧為盈,錄得盈利9,600萬美元,首席執行長王寧國表示,第三季度產能已被全部預訂,加上產品組合改善,預期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將上升。而集團早前落實發新股集資最多16億元以擴充產能,原大股東大唐電信更透過額外認購向中芯注資,顯示對集團的信心,都是中芯近期正面的消息。

從零開始 殺入全球三大

說到中芯,不能不提該公司的前舵手張汝京。出生於南京的張汝京,七七年加入國際大型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在二十年光景中,成功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台灣等成立十家半導體工廠,並獲得他在德州儀器的上司、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蓋廠好手」來形容。九七年張汝京回歸台灣加入世大積體電路,翌年當上總經理,但○○年世大的大股東竟瞞着張汝京與台積電合併,氣得張汝京跑到上海自己創業。

適逢中國當時極希望有自己的半導體企業,在志同道合下,張汝京迅速於同年四月在上海成立中芯國際,創立初期僅設立三條8英寸生產線,但在各地政府的配合下,通過收購、與地方政府合資等方式,分別在北京、天津、武漢、成都以及深圳設立了生產線。張汝京從零開始,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將中芯打造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全球第三大的芯片廠。

對手變股東 創辦人下台

在張汝京帶領下,中芯三年就取得盈利,公司亦把握時機於○四年上市,當時認購反應相當熱烈。不過,上市後中芯的厄運似乎未停過,除了在上市首年(○四年)獲利,與競爭對手台積電不斷的法律訴訟,導致其餘各年度均錄得虧損,累計虧損達17.12億美元,單是○九年,虧損就高達9.63億美元!其中2.7億美元,就是與台積電訴訟和解所承擔的相關開支。

張汝京更因而賠上自己的「心血」,據中芯與台積電的和解協議,包括賠償現金2億美元,及向台積電授出8%股份及授出認股權,張汝京更辭去中芯職務(不是和解條款,但市場都認為是和解的主要條件)。分析認為,張汝京為中國半導體業扎根,下階段應由有才能的經營者帶領中芯,加速中國半導體業研發創新。

張忠謀 屢克張汝京

談中芯,不得不談張汝京;而談張汝京,又豈可不談其前上司張忠謀以及台積電。

跟張汝京同樣出生於江浙一帶,張忠謀於寧波出生後輾轉到美國留學,五八年加入德州儀器工作,曾是張汝京的頂頭上司,八五年他回台灣創辦台積電,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更被冠以「台灣半導體教父」稱號。

「三不」原則入股中芯

張汝京○○年因不滿世大的大股東瞞着他與台積電合併而離開,九年後他亦因與台積電的訴訟而「無奈」離開中芯,有人曾形容,「張汝京兩度失去舞台,都是敗給張忠謀。」

至於台積電,因為中芯近年的冒起而被奪去不少客戶(尤其中國市場為甚),但隨着去年中芯與台積電達成和解協議,中芯向台積電發行8%的股份,雖然台積電成為主要股東之一,但身為台積電董事長的張忠謀早已宣布「三不」原則,包括不進入中芯董事會、不參與經營、未來也不排除減持中芯,中芯與台積電未來的關係,相信非一般人能看得穿。

張汝京履歷

1948年:出生於南京

197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1977年:加入德州儀器工作

1997年:加入世大積體電路公司,翌年擔任公司總經理

2000年:離開世大,到上海創建中芯國際

2009年:辭去中芯所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