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Money:印度基金險中求勝

金磚四國中,同處亞洲的中、印兩國經常成為比較的對象。上半年中國股市疲弱,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反觀印度央行卻連番加息,以壓抑急速的經濟增長。兩國同樣以拓展內需為發展方向,成效卻大不相同。相對中國,印度經濟究竟有何優勢?

宏利印度股票基金經理兼SBI Mutual Fund首席投資總監Navneet Munot指出,相對於中國,印度對於出口的依賴程度較低,反而內需佔國內生產總值(GDP)六成以上,故在金融海嘯所受的影響亦相對輕微。事實上,出口佔印度GDP不足四分之一,而近年的出口對象更由歐美,慢慢轉向鄰近的亞洲國家。

出口受惠東協復甦

據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佔印度出口比例由九九年的22.8%,降至○九年的11%;同期,發展中亞洲地區佔印度出口由5.6%升至11.6%。故隨着東協等亞洲經濟體系迅速復甦,印度的出口業亦可間接受惠。

東協國家經濟上半年表現出色,印度去年亦早已和多個東協國簽訂貿易協議。Munot指出,印度本土其實有不少高增值而具獨特性的產品出口往外地。其中一個例子是首飾等奢侈品。當地入口大量黃金、鑽石等高價原料,經過設計和琢磨後再出口首飾製品,成為甚受歡迎的出口品。

印度第二季經濟增長動力,主要源自製造及服務業,同期企業季度盈利按年上升38%,超出市場預期。Munot更直言:「印度未有經濟放緩迹象,今年企業會維持18%至20%的高盈利增長,而現時整體股市的估值仍然合理。」在眾多行業中,他看好非必要消費品和工業股兩個板塊,因其長遠增長潛力佳。相反,因為全球需求下降,故他看淡原材料,尤其是金屬行業。

印度目前約有11億人口,統計預期16年後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50%的印度人口均在25歲以下,高消費的同時亦維持高儲蓄率。印度現時有六成以上為務農人口,但隨着教育改善,印度當地研究指,二○一五年前,當中的42%務農人口將「轉行」從事建築、零售及貿易等行業。

家庭收入近年趨升

另外,過去兩年,印度的高收入家庭已由16.8%增至25%;相反,低收入家庭比例由21.1%降至17.9%。顯示印度家庭收入亦有上升迹象,有利於印度內需消費型經濟發展。Munot認為,印度的人口分布和中產人數上升,有利汽車、手機等高價消費品的需求上升。

然而高通脹一直是印度經濟最大的隱憂,印度總理辛格早前宣布取消對汽油、燃油等的補貼,油價應聲調升,令物價騰飛。Munot表示,油價政策只會帶來短期的衝擊,對通脹的影響約為1%,但長遠而言,卻有助政府控制財赤,對油公司的盈利亦有正面作用。他續指,印度的通脹主因在於食品價格上漲,而今年農產品收成增加有助紓緩通脹,相信通脹在第三季之後將回落。他認為印度央行加息效果正面,有效控制通脹,料最快在6至9個月內再加息,加幅應為50至70個基點。

然而,投資印度股市的風險亦不輕。Munot指出,如未來再發生全球性的經濟問題,可能令資金流入印度的速度放緩,令當地股市帶來短期波動。另外,如印度持續出現高通脹情況,亦可能令當地政府推出更多經濟調控措施。

據晨星資料顯示,市面上的印度股票基金選擇共有54隻,組別平均年內回報為7.86%,較中國股票基金的3.19%跌幅為佳。多隻印度股票基金過去一年表現不俗,如宏利印度股票基金和JF印度基金均有不俗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