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半熊模樣 股市悲情蓋全球

上半年最後交易日,中港股市同跌收場,港股埋單計數,半年跌一千七百四十三點,跌幅近百分之八。美歐股市全線呈現跌勢,市場情緒低迷,避險需求高漲,美國國債繼續受到追捧,孳息率降至歷史最低點。股市表現一副「熊樣」,無疑是對經濟復甦的否定,同時也是對政策各謀退市的回應。如果股市表現是經濟晴雨表,上半年股市表現折射下半年經濟隱憂。

影響上半年大勢的主導因素是歐債危機,未明朗之處在於,一方面由危機源頭希臘繼續蔓延,有幾多火頭、燒到何種程度尚未有定數;另一方面削赤減債計劃雖然到家,面對強大公眾壓力,執行能否見成效未可知。歐債危機影響所及,是歐洲消費的收縮,由此輻射對全球的影響。

中國成為有關影響最敏感經濟體,因為支撐中國復甦的動力是投資及出口,歐洲的情勢顯示中國出口難免受到影響。美國諮商局將中國四月領先經濟指標,由增長百分之一點七大幅修訂至百分之零點二,推翻了創十四個月最大增幅的「紀錄」。從中顯示了中國復甦力度的疑問,也就否定了中國經濟拉動全球的憧憬,其實全球已無可靠的動力可言。

A股的風險敏感症源自中國經濟的外患內憂,外部危機震動中國的經濟,關鍵是中國經濟的內憂亦深重,由資產泡沫的威脅到增長失速的憂慮成為致命內傷,使中國因素與全球互為感應,A股跌市,拖累全球。香港是受影響的主要市場,A股的疲弱比港股有過之而無不及。滬股指數半年累計挫近二成七,遠超港股跌幅,表現僅好過希臘股市,豈能一味怪外來因素作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把前景看得很灰暗,他擔心當前正處於第三次大蕭條的初級階段,並認為第三次大蕭條是由決策失誤引起的。克魯格曼的重要論點是,各國都在過度擔憂通脹,真正的威脅卻來自通縮。這論點確能對應現實:其一,在全球角度看不到消費上漲,卻聽到多數經濟體喊振興出口;其二,中國產能過剩的嚴峻局面未消除,若未能轉型消費帶動,則經濟增長愈快通縮風險愈高。

當今世上,危機的風險因素仍多,看不到下半年有樂觀的理由。然而,亦如克魯格曼所言,第三次大蕭條形成,是由決策失誤引起,換言之,扭轉墮入大蕭條的寄望,在於決策正確。克魯格曼的理念,與美國政府堅持的避免過度緊縮政策如出一轍,鼓吹大規模經濟刺激。由此能再造資產市場泡沫「繁榮」,毫不出奇。

中國的現實不容許走這條路,因為正處於收拾四萬億刺激計劃的後遺,再加上匯改承諾產生人民幣升值效應,下半年後期重新引發升值憧憬,將吸引資金流入,投資市場有催谷泡沫的壓力,成為A股再嘗虛高的變數。中國的正確決策只在於有效結構調整,靠放水刺激、靠升值抗通脹,結果都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