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周三跌穿二百五十天平均線之後,周四再一度跌穿二萬點關口,港股是否「牛去熊來」要留待一、兩個月後再作「事後孔明」,但回顧恒指去年五月十九日正式升穿二百五十天線以來,許多股民仍不相信牛市來臨,直至第三季或第四季才追貨,正如現時多數投資者也不相信「熊來了」。
這條二百五十天線在道氏理論是「牛熊分界線」,但用如此簡單方法去定奪未免過於粗疏。這一年來,當每次大市調整之時,投資者勇於撈底的都有理想收穫,由去年七月至十一月間五次跌穿五十天平均線後,均出現極大的反彈,形成「撈底必勝」的樂觀情緒,直至今年才開始「失靈」。
當高位已維持一段時間之後,投資者的通病是「習慣了的高位」當成合理的價位,自我催眠日後一定會重回高位,所以緊抱不放不懂止蝕。較合理的做法是以歷史市盈率和市帳率作一參照,以現時恒指市盈率約十四、五倍去計算,那是相當吸引的入市水平。
股市的另一迷思是反映半年以後的經濟情況,誰可預卜半年後的世界會怎樣?到時歐元是否已崩潰?可是歷史顯示股市的「預測性」出奇地準確,甚至連戰爭勝負和結束,亦指引股市的方向。
港股其實是大海的一隻小方舟,受外圍風吹雨打,近期影響港股的眾所周知因素是:歐洲的債務危機、美國的高盛調查、中國的樓市施壓措施。美國那邊相對只是「小菜一碟」,雖然是「民主黨Vs金融大鱷」,但總算是自己人審查自己人。其餘消費信心、新屋銷售和製造業指數均相當亮麗,就業數據亦持續改善,企業首季業績普遍高於預期,Sell in May?說笑吧!
歐洲患的是「老人病」,不是一、兩劑藥便可治好,都說「由奢入儉」難。西班牙成為縱火新目標,炒家不會打無把握之仗。歐洲危機現淪為「長命債」,股市大幅波動勢難避免,坐過山車前請先綁上「安全帶」。
中國的樓市一是亂、一是死,從來都無「中庸之道」,「京十一條」出招狠辣,連每個家庭只限購買一個單位都要管上,但真正撒手鐧還未出,加息和徵收物業稅隨時是「致命一擊」,當然,中央只是想控制樓市而非「整死」樓市,撒手鐧只是虛晃的刀子。不過,A股的跌勢已夠慘烈,看來中央見勢色也會收一收手。
無論牛市調整抑或熊市反彈,港股總會有「底」,是二萬點?一萬九千四?或更低?息率太低熱錢太多格局未變,紛紛磨拳擦掌準備(或已經)撈底,恐慌指數(VIX)是很好的指標,就如RSI一樣,當太高或太低,便是轉勢的時候。
money18 專論
網址:money18.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