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長開綠燈 評級機構妄為

歐元區國家債務恐慌蔓延,不難看到評級機構的推手作用,不僅惹起當事國家的反擊,也引起國際間的不滿。債券大王格羅斯狠批評級機構「無常識」,以及經常事後孔明。難免使人想起,金融海嘯發生後的往事,也曾因評級機構的推波助瀾,事後引起國際間廣泛的批評,發出要求加強對其監管的呼聲。現在歐洲債務危機的進程,顯示過往事態重演,究其實,格羅斯的批評傾向技術層面的指摘,比起以往將評級機構喻為危機的「幫兇」溫和得多。

事實上,評級機構今時還在叫好,明日即見爆煲的劣績查有實據。有國際金融專家說過,引發金融危機的很多原因都十分荒誕,除金融市場的監管體系和監管者外,評級機構是其中荒誕原因。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批評過評級機構的「羊群行為」,一方面少數大型機構主導,幾乎提供了全部重要的評級服務;另一方面愈漲愈捧、愈跌愈踩,評級同步疊加形成強大周期效應。周小川同時也批評了評級使用者的惰性和馬虎,釀成道德風險。

評級機構的能耐堪比強勢政府,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來說,最重要的訪客也許不是另一國元首,而是評級機構的職員。專家這樣不客氣的形容,道盡評級機構的影響力,也揭示了其無王管的地位。冰島的例子,就因評級連番下調,銀行幾乎崩潰,國家面臨破產。「歐豬五國」不過是繼冰島之後,愈鬧愈大的骨牌效應。由金融海嘯到歐債危機,對評級機構依然處於未進入監管的狀態,曾被人質疑評級機構已成為冷戰後的強權工具。

其實,評級機構處於既是市場評判員,又是市場利益分享者的地位,已是明顯的角色衝突,加上長期以來缺乏信用、無視道德、充滿雙重標準的運作,國際大條理由去施加監管。金融海嘯後,有評級機構高層面對國會質詢,曾承認「我們不像是在進行專業的評級分析,而更像是把自己的靈魂出售給魔鬼來換取金錢。」對評級機構監管的必要性顯而易見,需要做而未去做,是因為缺乏國際共識和協調。

儘管無從施加監管,評級機構主宰全球市場,不受約束的霸道作為,已在國際聲名狼藉,作為無法強化監管的抵制,歐盟研究成立本身的評級機構,明顯圖抗衡現時評級的壟斷。實際上,金融海嘯後中國已積極發展本土的評級公司,另一個亞洲國家日本,也有了較成熟的金融評級機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發展評級機構,將針對國際評級機構現存的缺陷,降低評級一面倒引起疊加效應。

且不論,各國發展本土評級機構,雖有政府撐腰護航,甚至體現本國的特色,但是能否得到廣泛的國際認受性,尚不無疑問。本土評級能形成氣候,都要假以時日,很難指望短期形成抗衡現時國際評級機構壟斷的地位。監管評級機構仍要擺上國際日程,即使本土評級機構,也為避免其割據一方,區域壟斷以至出現道德風險,亦有加強監管的必要。在金融海嘯後再出現歐債危機,引發對評級機構的爭議,不僅顯示施加監管的必要性,也顯示了快速行動的迫切性,藉着金融改革的推動,評級機構應與對沖基金一樣,不能成為金融監管的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