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在三月二十四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甚至開放一些原本由國企壟斷的領域出來。經過去年的「國進民退」之後,溫總「突然大方」,讓民營企業有點受寵若驚,但過去受過的教訓實在不少,所以對「新三十六條」抱觀望態度,看有否完善的法規配合。五年前推出的「非公經濟三十六條」被謔稱為「玻璃門」──乃因看得見、進不去。
溫總有很多苦衷和考慮,民間熱錢太多,投資渠道不足,單是溫州的民間資金估算已達七千五百億元人民幣。錢,一是放在銀行──所以中國的儲蓄率高到不成比例;二是窮奢極侈花大錢炫耀,豪宅名車揮金如土;三是炒股炒樓,如果嫌炒股風險過高,買樓任其空置也可保值,中央對樓價過高屢壓不果,因為壓得了央企、壓不了富豪掃貨。
去年中國關閉數以千計小型煤礦,令一大批「山西煤老闆」領回大筆賠償金加入「失業大軍」,這些腰纏萬貫的富豪開礦錢得來容易,不屑做毛利率兩、三個百分點的代工廠,只熱衷於搵快錢,炒樓炒至香港、杜拜及世界各地。中國成功將小型煤礦收歸國有後,下一步輪到產能過剩的鋼鐵和水泥行業,「鋼老闆」和「水泥老闆」相繼下崗,如果不好好疏導熱錢流竄,勢將造成社會更不和諧。
引導民間投資先要開方便門,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工廠正要面對產業升級轉型,新資金對幹實業未必有興趣,項目欠吸引力的免問。溫總提出開放的領域包括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軍事工業及保障性住房,又以後者最「利人利己」,但保障住房屬「半公益」事業,利潤微薄,惟相信中央會提供誘因,例如特低地價及特惠息率,香港的私人參建居屋可作借鏡。
中國在電訊、上游能源、民航、軍工等行業均屬「禁地」,即使開放相信也是設施之類的初級產品,但在電力、公路、燃氣、污水處理等都有民企或外資的蹤迹,可是亦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公路收費站過多惹起怨聲載道,結果需要國家逐步購回經營權。煤礦的「亂」局去年終決心整頓,開礦後有很多保護環境的善後工程,民資可能拍拍屁股留待政府收拾,破壞環境的惡果要多年方可補救。
民企受到的其他最為詬病「不公平待遇」是銀行貸款差別,四大國有銀行佔總貸款額超過五成,大部分又是發放給央企及地方國企,大家同一老闆不怕壞帳借得放心,相反中小企往往落得求借無門,這並非中央定出一個「年度銀行新增貸款」指標便可解決得了的。
money18專論
網址:money18.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