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蓋特納突擊訪問北京,此行目的為人民幣而來,盡在市場預期之內。充滿玄機的是,造訪北京是其目的,卻並無要事地由印度、香港繞道前往,相信是避免遭到美國國內政客抨擊降格求和。不僅如此,前任財長保爾森與蓋特納前後腳抵京,保爾森還先見了副總理王岐山,公關工夫已做好,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確定的訊息,蓋特納此行非虛。
就人民幣爭拗,中美間已經歷了翻江倒海般的造勢、劍拔弩張的口水戰、釋放善意的軟化,如此不同的發展階段,現在到了埋枱講和的時機。埋枱講和的場合,顯然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蓋特納閃電訪京,不過是在美方漫天開價以後,將中方的還價帶回華府。雖然不期待蓋特納訪京有甚麼成果,但帶出來的訊息,仍然是強烈的。
最重要的訊息是,人民幣升值的必要性明顯已無爭議,否則一系列雙邊、多邊接觸都形同應酬。由隔空罵戰到進入高層協商層次,將是有關升值時機、升值進程的協商。美方軟化其強硬態度,至少意識到強硬施壓於事不利,也為中方平息內部壓力,部署匯改創造了條件。美國財政部押後匯率政策報告,美國貿易代表署呈交美國國會的年度報告「漏」寫人民幣匯率問題,顯示華府縱容強硬是手段,放軟身段亦是手法,關鍵是達到目的。
人民幣最終採取何種模式升值,也不能說是屈服外部壓力的結果。實際上,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已在內部積聚,儘管升值會帶來損害,但亦不無利好。況且經濟過熱、資產泡沫、通脹升溫,種種經濟活動自生的失衡,無不迫使當局考慮調整匯率,作為退市策略的構成。其實○八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將匯率改盯美元,在危機消退後,回復到有管理浮動的彈性機制,以至如○五年在區間波動,不過是退市的合理動作。
其實,近期已不斷有消息透出,人民幣匯率謀變,不再只是輿論造勢的話題,就匯率形成機制的政策建議,包括擴大匯率波動區間,人行、財政部及商務部已逐步形成共識。換言之,就匯率變動進程,中國是已有預案在手,關鍵落在選擇時機之上。王岐山和蓋特納分別是中美兩國經濟對話的領軍人物,兩人此刻會晤理所當然值得期待。
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決策和得失,為中國當局留下寶貴的經驗教訓。○五至○八年的過度升值,給經濟帶來傷害。而今次匯率機制的再度變動,也由中美爭拗釀成國際爭議,似是為內部形勢所迫而為之。一方面匯率改制經驗不足,預見失誤;另一方面匯率改制往往錯失最佳時機,一再造成自陷被動的境地,無疑對當局提出了改善決策的課題。
此外,結構失衡調整偏慢,難以因應形勢快速發展。譬如,經濟過熱、資金泡沫都是調控後復發,復發後調控,不斷重複的問題,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機制;又如,外匯儲備膨脹由來已久,以及與此相關的貿易盈餘,成為經濟尾大不掉的問題,並成為匯率爭拗之源。失衡的難題沒有得到根本性、制度性的解決,一再復發成為致命傷。有鑑於此,匯率機制的改革不可一再以小修小改,權宜取捨的原則辦事,需要真正痛下決心,建立一個有效的持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