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場內場外:內地「國進民退」未必是福

○九年中國經濟其中一個最熱門課題是「國進民退」,「國」是指國企,「民」是指民營。國家指令多個行業兼併重組,實質是大型國企吃掉了小型民企。先由事故頻生的小煤礦開始,一批「山西煤老闆」被迫「下崗」,「除四害」博得一片歡呼聲,國家乘機攻城掠地,以產能過剩為藉口,再向鋼鐵、水泥、玻璃、汽車……等多個行業開刀,「個別」購併事件如中糧入股蒙牛(02319)、寶鋼收購寧波鋼鐵、中投入股保利協鑫(03800)、民航業變成「國」航等。

國企央企「以大吃小」

戰勝這場金融海嘯,政府是「大將軍」,手上的一兵一卒都要有絕對的控制權。國企或央企「以大吃小」,目的是組成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槍口向外」。有國家作後盾,有銀行融資作支援,國家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人民幣資金大部分落在央企身上,在商場上戰無不勝;反觀民企向銀行尋求貸款已不易,現在連在市場融資也遭封殺,怎不節節敗退?廣州地王由3家民企:富力地產(02777)、碧桂園(02007)和雅居樂(03383)聯手投得,算是民企近期的一次「小勝」。

「國進」的第一好處是國家收入增多,國企上繳利潤不在話下,又不像私人企業逃稅瞞稅視等閒;第二好處是有較強的定價能力,煤炭、鋼鐵、水泥等上游資源是重要籌碼。

去年,電力公司和中石化(00386)成為「價格管制」下的犧牲品;國家兼任球員和球證,上市公司小股東只好啞子吃黃連。

無競爭下難有進步

壞處則顯而易見,國企經營一向被指欠缺效率,有競爭才有進步是不變定律,消滅競爭對手的行為,對消費者並不是福。

無可否認,民企良莠不齊,投資者心裏的評分自動打了折扣,而每年都有民企在毫無先兆下「爆煲」,或大股東被捕被查觸發股價大跌;領導人眼中所見,民營企業急功近利、見利忘義,「賣假」尚可容忍,弄出「三聚氰胺」一個國際大笑話實不可忍。

國家官員矢口否認「國進民退」的說法,只強調是個別事件,統計局在上周末公布○八年的數據顯示,與○四年上一個普查年相比,國企所佔總資產下降了8.1個百分點,私企則增加3.3個百分點,那數字應是可信的,但○九年才是「國進民退」的新一輪起端。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