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產經特擊:周文耀掌股論得失

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周文耀還有不足一個月就退任,標誌着由他掌管本港股市發展13年的時代正式結束。這13年間,在背靠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下,本港證券市場經歷最黃金的年代,但亦因為中國因素,就如何把握內地機遇,引來市場不少爭論。

無論外間如何評點,周文耀仍堅持自己的信念,深信證券市場的本土效應,不搞交易所連線或收購合併,亦認為香港較難成功發展商品期貨,專注交易所實務,令港股成交、市值等在其任內翻了幾番。是對是錯,時間將是最好的證明。

新股集資額傲視全球

周文耀接受訪問時表示,深信未來證券市場會更好。今年新股集資額冠全球,超越英美,在明年農行、AIA等大型公司來港集資下,他深信明年新股集資額會繼續保持強勢。

各界都在討論如何加強香港的競爭力,周文耀有其一番見解。他認為,10年後各個市場或交易所的硬件發展分別都不會太大,但不同市場始終會在軟件及文化等層面競爭。

機制完備 優勢猶在

他指香港始終有優勢,就是法治良好、交收準確、政策持續等,只要香港繼續維持市場透明度、國際標準等,他說:「打個比喻,海外投資者會認為到香港買賣安全,還是上海呢?」

上海要在二○二○年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板亦如箭在弦,周文耀卻處變不驚:「大家都好像忘記,自九七後,香港已是中國的一部分,已是一家人,本土市場原則或效應正在發揮。」

多年來,他就是堅持這個證券市場本土效應,故無論外間如何討論,要與內地交易所連線交易甚至換股、A股與H股套戥等,他都堅持自己的信念。「證券市場與商品期貨市場是很不同的,前者是有本土市場效應,公司傾向在本土市場上市,因為投資者必須認識公司才會投資,否則全世界只容納一家交易所就可以。因此交易所之間並不需要聯繫一起,除非有關文化、貨幣、條例等都是一樣,例如歐洲般,便有Euronext。需要連線的其實是全球性的市場中介人士,例如是經紀等。」

他解釋,「如經紀在世界不同地方連線,當一隻股票在紐約交易所的價格是100元時,投資者便可透過A經紀行在美國的分行買入,而當在倫敦交易所的價格是102元,又可透過A經紀行在倫敦的分行賣出。」

眼光放遠 招攬外企

至於商品期貨市場就不同,因為商品如黃金、石油等,全世界買賣都一樣,沒有本土效應,故會出現旗艦交易所及產品的情況,如樹膠買賣要在馬來西亞進行;石油在倫敦IPE或NYMEX買賣,這些市場已建立一定的流通量,其他交易所是沒有條件將買賣搶過來。而現時在商品買賣方面有潛力大力發展的只有中國和印度。

周文耀接班人李小加日前提出,未來3年港交所的策略計劃是要加強應對外來因素的比重,「往外看」的比例由以往的一成增至三成,以及開拓人民幣產品,為內地資本走出去作好準備,並招攬海外公司來港上市等。周文耀認同增加「往外看」的比重,亦認為是現時策略計劃的延續,即繼續吸引海外公司來港上市。「如不是有金融海嘯,相信有更多海外公司已來港上市了。」

周文耀Profile

62歲

公司法改革常務委員會——委員

香港結算——行政總裁(1990-1991年)

聯交所——行政總裁(1991-1997年)

滙豐投資管理——亞太(日本以外)地區總裁(1997-2003年)

港交所——行政總裁(2003-2010年1月中)

榮譽及資格

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

名譽大學院士(香港大學)、大學院士(理工大學)、院士(香港電腦學會)、機械工程學理學士、管理學文憑及工商管理學碩士(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