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滙控揮軍強攻內地
本港銀行股的資本充足率為兩岸三地之冠,而市值最高則是大家熟悉的「大笨象」滙豐控股(00005)。它在香港創立已有144年,其集團網絡覆蓋全球86個國家,滙控股份亦在5個交易所掛牌,現時更部署在內地A股市場上市。
滙控在○七年才正式註冊成立內地分支,搶攻內地市場,短短兩年間已成為內地最大的外資銀行,截至今年七月,滙控在內地總投資逾50億美元,當中包括上海銀行、平保(02318)及交行(03328)在內地的股權。
股價前景大行存分歧
此外,滙控藉着持股約六成的恒生銀行設立中國分支,在內地建立33個業務據點,實行並駕齊驅馳騁中原。滙控本身亦在17個內地城市提供存款服務,另與交行成為策略夥伴,並合作推出多張信用卡如「劉翔VISA信用卡」等。
滙控在今年三月宣布「世紀供股」,股價在供股期間大跌至33元,但在不足3個月內已反彈逾一倍,反映本港散戶對「大笨象」情有獨鍾。對於滙控前景,各家大行卻有不同意見,如法巴將滙控目標價調高至114.58元,認為滙控業務較為全球化,優於同業;相反,摩根士丹利認為滙控自三月以來的升幅已全面反映其價值,其他大市值銀行股較其更佳。
踏入十二月,市場一直有「聖誕鐘買滙豐」的說法,未知今年能否實現?僑豐證券業務發展董事連敬涵認為,滙控受杜拜世界的影響未完全消退,加上其在中東、歐洲地區投資多,這些地區的經濟不明朗因素甚多,故預料短期內滙控股價仍會在90元水平窄幅上落。他續稱,暫時未見基金入貨,相信十二月傳統股市旺季對滙控幫助不大,與其他類別股份相比,他認為現時投資內需股、汽車股或家電股會較佳。
內地 工行巨無霸拓海外
工商銀行(01398)是兩岸三地中市值最大的銀行股,它成立於一九八四年,繼承中國人民銀行因改制為央行而剝離出的所有商業銀行業務。
積極購併 股價料穩
○六年十月,工行以A+H方式同時在中、港兩地上市,共集資逾200億美元;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機之際,工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及最高市值的銀行。工行的資產仍在快速增長,今年對外貸款已增長1萬億元人民幣。
近年工行的收購行動非常活躍,繼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後,其版圖亦開始向東南亞擴張。如上半年將澳門分行與誠興銀行合併為「工銀澳門」;早前又收購印尼Halim銀行並改名為「工銀印尼」;上月更在馬來西亞設立分行,另亦在泰國展開購併行動。在上周五,工行與建行(00939)更同時獲得越南國家銀行頒發經營牌照,兩者分別會在河內及胡志明市設立分行,是首批獲准進入越南市場的中國銀行機構。
工行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令投資者對其抱有較大信心。截至今年第三季,工行A股的最大股東為中央滙金投資及內地財政部,兩者持股量共約70%;其H股方面,內地社保基金亦持有4.2%,有國家作為最大後盾,無疑為工行注入強心針。然而,連敬涵認為工行股價近期未見突出,預期會維持約6.5元水平,雖然內地經濟強勁,但內銀股受政策因素影響大,故來年股價難有驚喜。
台灣 國泰金控力吸內資
國泰金融控股是台灣市值最大的上市金融股,市值達五千多億元新台幣,其業務包括銀行、保險、證券與資產管理等,旗下國泰世華銀行則是由世華聯合商業銀行與國泰商業銀行在○三年合併、○七年再吞併第七商業銀行而成。
國泰世華銀行佔國泰金控的除稅後淨利達66億元新台幣,業務以企業貸款及房貸為主。在台灣分行多達162家,近年更成功爭取越南市場,與越南工商銀行合資世越銀行,在當地共有26個營業據點,成為去年度越南地區最佳外資銀行。除了銀行業務,國泰金控亦將壽險業務伸延至內地,如與中國東方航空合資上海國泰人壽,承保人數達150萬人。
傳工行有意入股20%
不過,標準普爾對國泰金控的評級展望只是「穩定」,穆迪更將國泰世華銀行以外的其他業務展望定為「負向」,反映國泰金控的財務狀況仍有待改善,而海外證券投信基金持有國泰金控兩成股權,反映其受海外游資的影響較大。然而,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備忘錄(MOU)後,工行在月初傳出擬收購台灣國泰金控20%股權,涉資達232億元人民幣,但MOU在明年一月才正式生效,在生效前內地企業投資台灣金融業仍屬違法。不過,隨着兩岸關係逐漸緊密,國泰金控料有更多與內企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