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國資委副主任李偉指出,截至去年十月底,六十八家央企涉及金融衍生品業務虧損達一百一十四億元(人民幣‧下同),他還指摘多家美資國際投行的「欺詐行為」,是央企投資金融衍生產品遭遇滑鐵盧的「罪魁禍首」,惟他強調不能因噎廢食。
李偉在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頭版撰文指出,在合計一百一十四億元的虧損之中,境外合約達一百一十二點七億元,佔百分之九十八點九。這些業務存在交易對手集中,產品設計複雜,合約期長等問題。
26家央企違規交易
李偉表示,目前獲批准在境外從事套期保值業務的企業共三十一家,但有二十六家央企未經批准擅自從事期貨、期權等場外交易業務。
他在分析幾家央企的具體情況時,點名了多家美資國際投行。文中總結央企虧損的原因時,更尖銳地批評部分投行的欺詐行為,是造成央企虧損的推手,更指投行向央企惡意兜售帶有欺詐性的、設計複雜的高槓桿產品。
不過,他認為不能因噎廢食,否定衍生產品功能,否則國家經濟將面臨巨大風險,企業將難以和國外公司抗衡。
八月下旬,國資委向六家大型外資行發信,保留不付款的權利。九月份又公開支持部分央企對從事油料結構性期權交易的對手,保留追索權及採取法律訴訟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