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內銀增資顧此失彼 暴露經營風險

內地銀行補充資本金,提升資本充足率,成為近期監管機構和市場的關注點。監管者關注的動機在乎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特別杜拜債務危機發生,提高了這個問題的警覺度;市場關注的動機在於其集資壓力對股價的影響,這個問題成為內銀股的投資陰影。藉此時期,日前有消息指匯金特許四大國有銀行免上繳利潤以補充資本金,技術上是一種以股代息安排,此舉亦使匯金增加四大行的持股量。但當事的內地銀行透過發言人表達不知情,顯示上述議論不過是構思或試探。

平情而論,匯金那麼做對內銀的影響是正面的,短中期驅除集資壓力,也有利於銀行來年放貸主動。值得注意的是事情背後,難免長遠令市場擔憂。匯金對於內銀,也構成雙重的角色:一方面它是內銀「大家長」式的股東,另一方面又是股權與股價「管理者」,形同護盤莊家。因為匯金的動作,很大程度地發揮托住內銀股價的作用。在上一輪海嘯引發的跌市中,匯金公開增持意圖,成功托起內銀股,今次若然「以股代息」,不過是變換形式的另一次托價行動而已。

很明顯,一再增持使匯金持股量有增無減。市場難免質疑,內銀幾經困難才達致的全流通,是否會在匯金有增持無減磅之下回到原點。當然,雖然全流通改革可能反覆,令人感到存在缺失,但在後金融海嘯期,全球因救市把「大到不能倒下」的銀行國有已是家常便飯,鮮有市場的高調譴責,甚至市場參與者都歡迎這類行動,但仍然不能輕率地將其合理化。

銀行股在中港股市擁有難以匹敵的權重,托起內銀股,間接也就托起股市。需要分辨的是,在股災發生,導致出現股價不合理偏低時,托起股市維繫信心,被視為可理解的干預;然而,在股市有泡沫傾向或趨勢時仍進行托市,就有扭曲市場價值之嫌。匯金若真的以股代息圖托住股價,客觀上就扭曲了市場。這種需要無疑揭示:內銀股真如一向評估的那樣優質嗎?否則市場何以對銀行供股補充資本金抗拒?內銀亦因而顧此失彼,既需集資,又怕股價跌。

銀行被中銀監三令五申補充資本金,主要是年內放貸狂潮所致。早前行政一聲令下,銀行競相呼應,信貸狂湧,資產谷起,銀行難免有壞帳冒現的後怕。事件產生了內銀經營獨立性的憂慮,以及內部控制不力的疑問。中銀監強令補充資本金是想補回漏洞,但實際上內銀資本金的缺口數額並不透明,而增資行動的快慢成效還是視乎銀行的效率。增資慢的風險在於另一波海嘯突如其來,或者房地產泡沫驟然引爆。杜拜事件後,這樣的風險有增無減。

敦促補充資本金的另一作用,是新增大額貸款的先決條件,換言之,是維護資金鏈必須的,否則後續危機將至。由此顯示,內銀經營上過度依賴放貸,未能轉換增長模式的缺陷。這種模式主導的「放貸—泡沫—呆壞帳」循環,在以往一再出現,繼續這樣的經營模式,另一輪呆壞帳風潮只是遲早的事。反觀內地的市場現實,房地產市道的虛高熾熱,股市的炒風日盛,實體經濟投資的收縮,引發資金泡沫調整的危機不在很遠,內地銀行不及早增補資本,又豈能讓人安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