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應可率先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復甦過來,愈來愈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今年保八不成問題,明年增長幅度更為理想,至於能否達到雙位數字,仍有待觀察。但經濟形勢大好情況下,是否全無隱憂?消費前景不穩定,刺激經濟無可避免引發資產泡沫,可能最終令經濟走向過熱,而不是長久的復甦。
百年一遇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全力推出救市措施之餘,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時所說,美國人要多儲蓄,中國人應多消費。中國在今次危機中,亦集中全力去拉動內需,即所謂改變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希望以內需取代外需,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而不僅僅是集中發展出口的世界工廠。
補貼消費難以持久
中國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方案中,大部分都是針對基建類的固定投資,並沒有特別為推動內需而設的資金,如何推動內需並不是純粹可由政府控制。中國幅員廣大,地區經濟發展不平均,過去以出口推動經濟發展,但整體本地消費都處於低水平,儲蓄率偏高,這一直是西方發達國家批評中國經濟政策的焦點所在。雖然中國亦明白拉動內需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但要民眾願意消費,涉及居住就業、社會保障等等複雜問題。
現時中央以基建設施投資來推動經濟,是以政府投資,再拉動民間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當地民眾收入,再推動所謂內需的消費力,若民眾未達至富有或可支持高消費的能力,提高內需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經濟發展東高西低
中央現時以直接補貼方式來推動內需,並有計劃擴大現有規模,針對消費對象是逾七億的農民,不管是家電下鄉或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由政府直接出錢來支持人民消費最直接有效,無論對消費者或產業,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但這些政策不能長期持續,要提高消費力始終要視乎民眾口袋裏的錢有多少。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日益強大,可能只是外表風光,不平衡始終是多年難以解決的問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均,東高西低。至於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的結構比例,亦長期出現不平衡狀態,現時整體經濟似乎走出谷底,可能僅是固定投資大增的短期成效,明年或稍後時間,經濟動力開始放慢,大量資金推動資產價格急升,造成經濟過熱,是否再作出宏調,屆時可能難於取捨。
money18 專論
網址:money18.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