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內地創板開鑼暴炒 易陷虎頭蛇尾

內地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快將開鑼,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曾說,以供求計,創板會有「非常好的發展」,不會重蹈一些市場虎頭蛇尾,慘淡經營的覆轍。這只能算得上是官式良好願望,創業板的成敗,斷不會是供求簡單論定興旺。試想,如果儲蓄過剩,不缺資金是明擺着的現實,那麼如何解釋,主板就大小非減持,擴容的分流效應,有相當敏感的恐懼呢?

當然,創板開張頭炮認購相當熱烈,熱烈到證監大員出面表明,嚴控暴炒,但不干預發行價。這裏想表達的,可能是監管的嚴謹。然而創板先天承襲了「打新」,即熱錢狂炒新股的劣習,監管再嚴也是維持嚴謹的秩序而已,不能改變資金的追捧態度,創板暴炒已是蓄勢待發,不可避免的事。反而「嚴控暴炒」之說法,讓人燃起虎頭蛇尾的憂慮。

因為暴炒是「打新」狂熱所推動,而不是價值投資的選擇。二十八家創板新丁,絕大多數發行市盈率高於A股同行業平均估值水平。以平均值計,創板企業上市後,市盈率相對A股今年預測市盈率溢價四成五,意味着創板企業上市就「透支」了未來,據內地中小板的經驗,首批八隻股份上市暴炒後,平均五百六十九個交易日才望到家鄉,最長的要七百零七個交易日「望鄉」。創板企業豈無蹈覆轍之憂?

中證監表明不干預發行價,創業板就難免承受盛宴之後的慘淡。專家舉華誼兄弟為例,發行價對應的市盈率近七十倍,上市炒至翻番就是一百四十倍,往後日子是甚麼境地就不難想像。嚴謹監管、良好交易秩序不能代替「技術失誤」。這方面香港有教訓,試想,若從資金而言,香港何嘗缺資金,從監管而言,香港何嘗鬆懈,但創業板半死不活,處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狀態,不是前車之鑑嗎?

對創業板心志高、寄望殷可以理解,但不是心志高就必定成大事。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三十九個經濟體設立過七十五個創業板,現存的四十一個,最慘淡只有六隻股票交易,最成功的是納斯達克,可謂鳳毛麟角。內地即使有心打造「中國納斯達克」,也是急不來的事。就算有強勁的經濟也於事無補,且看主板現在的政策市、資金市模樣,創板難道沒有頗長的路走嗎?期間慘淡經營何足奇。

內地輿論不客氣地將創業板嘲為山寨版創業板,與傳統歐美創業板不能同日而語。以納斯達克為例,是互聯網科技發育相伴興旺起來的,遂有微軟、英特爾、蘋果、谷歌這類巨企,使創業板不帶山寨色彩。中國打造納斯達克,大環境、大氣候在哪裏?有甚麼新生產力可助力?難道不是需要循經濟轉型、產業輔助去鑄成大器嗎?顯然這一切目前未具備。

內地股市勉強算是做大了,但並未做強,國家資本加散戶跟風,還是重大特色。創業板所倚重的創投資本、私募基金,在中國還剛剛起步,遠未成氣候,又怎能有足夠的資源以長遠的投資眼光,去發揮孵化器效應呢?事實上,上創板的許多企業經營歷史超過十年,與其說是「創業」,還不如說是老店裝身,上市不是創新孵化,而是錦上添花的融資拓展而已。這樣的陣式,又怎能去掉創業板虎頭蛇尾、慘淡經營的隱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