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150策略基金槓桿倍大回報
恒生指數150策略基金成立已有8年,本年至今回報達90.34%,表現為同組基金之冠,遠遠跑贏同組平均64.6%的回報。該基金提供槓桿式投資,利用包括恒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內的證監會認可集體投資計劃,以及借款、期貨合約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等形式,以求取得基金資產淨值1.5倍的每日目標投資,理論上若恒指升1%,基金價格便會升1.5%,反之亦然。根據晨星資料,截至本月中該基金投資恒指ETF佔比重逾50%,其餘為恒指期貨等一系列恒指相關產品。
風險較高留意波幅
晨星(亞洲)高級研究分析員甘欣庭指出,由於今年恒指急速反彈,加上該基金提供1.5倍槓桿,令升幅倍大,但萬一未來股市再現調整,損失也會因而倍大,風險較高,故投資者應留意波幅。事實上,該基金去年的確跑輸同組基金及指數,錄得虧損65.24%。甘續稱,槓桿功能亦會把追蹤誤差倍大,所以基金實際回報未必能緊貼大市,不一定能符合投資者最初的1.5倍獲利期望。
他認為在選擇被動式基金時,追蹤誤差和基金費用是最重要的因素。被動式基金與ETF的管理費用理應較低,收費過高會蠶食投資回報。「因為回報無法控制,但收費卻有選擇。」他說。事實上,恒生指數150策略基金的管理年費為1.5%,另要支付認購費最高4%,此收費已貼近主動式基金收費水平。
新華優選成長股票基金主攻滬深300
新華優選成長股票基金於去年七月成立,原名為新世紀優選成長股票,為內地基金經理王衞東管理並在內地推出的基金,其年內回報達96.28%。同期的股票型基金及晨星大盤指數平均回報分別只錄得60.4%及72.21%,顯示該基金大幅跑贏同組基金。該基金的投資基準中,80%為滬深300指數,20%為上證國債指數。行業比重方面,以服務業的比例最多,佔約62%,金融服務業佔當中近一半;製造業比例則佔30%,當中的工業材料佔21%。
嚴選高增長潛力股
新華基金管理於○四年才成立,其規模不大,旗下只有3隻基金,當中兩隻年內表現極為亮麗。據新華基金公司資料,新華優選成長股票基金的選股基礎是在預期未來兩年主要業務收入增長率高於內地GDP增長率1.5倍的股票,從中選出價值被低估而業績穩定的公司進行評估和投資。雖然該基金的分類屬於股票型基金,但其投資比例較靈活,如當中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60%至95%,其他金融工具則佔5%至40%,當中現金以及到期日在一年內的政府債券則佔5%。不過由於香港散戶未能買入內地推出的A股基金,故亦無法投資於該基金。
對於內地基金市場發展,甘欣庭認為內地基金選擇其實頗為充足,反而ETF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至於內地流行的私募基金,他指一般散戶要參與有困難,只適合大額及較專業的投資者,故不會與一般基金存在太大的競爭。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55%買上櫃股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成立已有12年時間,去年回報錄得負增長48.19%,但本年至今回報卻達101.08%,為台灣本土股票型基金之冠,該基金由當地基金經理許家豪管理,獲得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傑出基金金鑽獎和標準普爾台灣基金獎。
該基金投資比例方面,上櫃(二板市場)組別佔55%,其餘為上市組(主板)股票。基金主要投資於電腦及周邊產品、半導體業務、電子零件等科技相關行業股,金融業投資只佔0.34%。
買賣頻繁有利有弊
甘欣庭指出,在香港能夠投資的台灣離岸基金選擇較少,多為外國公司管理,而且以上市組股票為主;相反在台灣本土買到的基金較為進取,投資多會包括上櫃股票,而上櫃股因股本小,靈活性大,在升市時表現會比上市股更佳。他舉例說,今年表現最佳的數隻台灣本土基金大多有投資上櫃股,故升幅較大,但其缺點是基金投資上櫃股會趨向不斷買賣,令買錯貨的機會增加,而在跌市時,上櫃股亦容易因流通性較低而難以轉售。另外,若散戶想投資此類基金,只可透過個別分銷商以離岸基金的形式買入,投資渠道不多。
事實上,台灣店頭市場類基金第三季及年內表現均位列基金榜首,漲幅亦跑贏指數。此外,由於市場憧憬落實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兩岸因素,未來為台股提供上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