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此欄八月初曾對上海實業(00363)頻頻變賣「有價值」資產抱懷疑態度,上實早前再將屬下醫藥及中西藥業售予同系公司,可套現57.5億元,獲得出售利潤約30億元,完成交易後,上實將全面退出醫藥業務。消息宣布翌日股價不升反跌,但近日重拾升勢,惟由八月開始計算,集團跑輸給恒指約15%,究竟「優化資產」計劃是否真的獲得市場認同(儘管一直有大行唱好)?
上實今年已先後剝離聯華超市(00980)、微創醫療、光明乳業和中芯國際(00981)等「非核心」資產,現時出售醫藥業務,其實已「事先張揚」,尚餘的南洋煙草及永發印務亦很大機會出售。
上述已出售業務除了中芯持續虧損之外,其餘業務都是增長理想的內需股(光明乳業因去年毒奶事件而業績大跌,需賤價出售)。
資金充裕有利收購
如果套現所得,可用作收購回報更理想的業務,對股東當然最好不過。上實已變成地產和基建「兩條腿走路」,現金充裕的上實將收購更多地產和公路項目。
房地產的回報不好說,因為中國樓市一向起伏甚大,資金收緊、放寬幾度循環,可算高風險、高回報,但現時尋求注資肯定作價不便宜。至於公路項目,只算是一些穩定回報的投資,每年的增長(即使有)相當有限;在高速公路數目愈來愈多之下,許多上市公路企業均面對「分流」的威脅,一些公司則逐步淡出公路投資,而北控(00392)旗下之首都機場高速開始實施單向收費,最終將會置換資產。
不過,上實本身仍有許多優勢,單是上海市未來「兩個中心」概念已是長線保證,今年出售資產獲得巨額收益,○九年的市帳率亦變得便宜,只是筆者對其「優化資產」計劃不敢苟同,事實上,集團在上市後已有多次重組資產紀錄,但對盈利不見得有多大的幫助。
D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