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中央作出了政策決定,要在二○二○年之前把上海打造成另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引起本地各方的高度關注,擔心會威脅本港成為區內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擔心本港最終會被邊緣化。最近我也看到過一位內地研究員的一篇文章,指出本港屆時只適宜扮演一個大配角的角色,而不宜與上海爭奪金融中心龍頭的地位,反映中央政府的上述決定,的確給本港前途帶來不少負面的猜測。
上海要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我一向秉持的態度是樂觀其成。港滬雙方在步向國際金融中心的路途上各自擁有優點,但也各自存在有缺點,正好互相取長補短,創造雙贏,競爭的槍口適宜一起對外,目標朝向現今國際金融市場龍頭例如紐約、倫敦,這才是正確的取向。
香港不虞邊緣化
這次我跟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率領的金融業界代表團到上海拜訪當地的市政府及金融辦公室的領導人,討論過程印證滬港之間的確存在有十分大的合作與互動的空間。中國有十三億的人口,勢可容得下多於一個的國際金融中心。況且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它面對的服務對象在可預見的未來,主要都將會集中於應付國內的企業以及資本市場的需要。至於本港,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路途上雖然背靠內地,包括獲得大量內企來港集資上市的支持,但面對的服務對象卻是全球的資本及投資需求,因此兩者的分工其實十分清晰。
事實上,中國的金融資本市場代表着的是超過13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系,香港莫說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之下地位有異於上海,縱然沒有這種區分,也是難以單獨承擔起這個沉重的責任。如果明白到這一點,則我們對於中央政府要在上海再創造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便適宜抱持正面的態度,樂觀其成,並且繼續不斷尋求自我增值,維持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競爭優勢,例如繼續強化本地市場作為內企面向國際市場集資的平台,爭取成為人民幣除內地以外唯一的流通平台,為人民幣未來開放提供試點效應,以及進一步發展本港成為資產管理中心等,本港不但不虞邊緣化,作為區內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絲毫無損。
(作者為持牌註冊人士)(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