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隨着中信泰富(00267)於國泰(00293)的股權,降至「象徵式」的2%,意味着當年國泰拉攏中信泰富入股而擔當的「照保」(護身符)角色已不再重要,中信泰富的歷史任務亦已完成。
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中央以「穩定華資、壯大中資」為方針,減輕外資撤港的不穩定因素,曹光彪等於八五年創立港龍航空,亦是為抗衡英資的國泰,當時香港不少公共事業機構亦紛紛引入中資做「照保」。
助整合航空業
剛巧榮智健於八六年任中信香港董事總經理,在中央支持下掀動連串大收購,包括電訊業務及港龍航空的股權,以13億元購入國泰12.5%的股權最矚目,這是香港中信首項大投資,其後香港中信以28.6億元注入中信泰富。當然,國泰引入中信香港的目的就是要買政治保險,並希望打開大陸市場。接着,榮智健透過香港中信收購曹光彪的上市公司泰富發展,並易名中信泰富。
除「照保」角色,於○六年涉及太古(00019)、國航(00753)、中信泰富、中航興業(01110)及國泰合共五家上市公司的「航空業世紀大整合」中,中信泰富擔任穿針引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