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定價都過問 IPO何來市場化

被稱為新股航母的中國建築開啟招股進程。因為集資額龐大,成為A股擴容的考驗,A股「地基」是否堅實,中國建築上市將提供證明。從決策的意圖看,這是啟動新股上市(IPO)以後一次真正的測試,之前的新股規模小,不過是測試市場的頭盤,主菜上場才見廚師功力;另一目的是有意沖銷追逐炒股的流動性,大量熱錢把A股推高,既視為擴容良機,也被認為有降溫的需要。

在股民的角度心態是矛盾的,對新股可謂又愛又恨,一方面新股的炒作帶來利潤,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操作失策被綁。○七年股王中國石油炒到四十八點六二元的高價,結果墮入漫長熊途。回顧這一幕總結的教訓,就是市場結構的畸形及價格發現機制的缺失。如今新股發行若要不重蹈當年的失誤,自然就要看有關的改革是否有成效,當局叫停IPO多時再開閘,相信是對機制的改革具備了信心。

然而,中國建築招股價定於三點九六至四點一八元,相當於五十倍左右的往績市盈率,卻引來中證監「問話」,被要求解釋。此前中國建築對保薦人給出的,接近定價的三點三九至四點二五元,認為「保守、實在」,招股定價顯然加以收窄了。就新股定價出現分歧兼且要解畫,凸顯就發行新股市場化,發行人及保薦商同監管者的取態仍各有傾向,也各有改善的空間。

中國建築依據有兩條:一是配售對象報價區間上限的平均值是四點三二元、中值是四點二五元,定價相對預留了不足一成溢價;二是預測市盈率可能低於發行時的市盈率水平。值得考究的是,招股定價的幅度範圍太窄,可能對市場反應的迴旋空間不利。此外,中國建築IPO碰上絕好市場氣氛,但A股雖指數推得夠高,市底是資金、熱錢堆砌,有虛高的成分,投資者的人心也是虛怯的。況且中國建築主業是房地產,當下雖然熱得灼手,但被認為有遭受調控的可能。溢價與風險是否對稱,市場看法與發行人肯定不同。

中證監「問話」,是監管還是干預,市場自有判斷。如果每家公司IPO,細到定價中證監都要盯得緊緊的,一定「好唔得閒」,也是國際笑話。當局護市心切,不欲IPO啟動即挫了大市氣氛,但也不必犧牲由市場話事的原則性,橫加干預。其實,中證監又憑甚麼可信準則判斷定價是否合理呢?事實上,中國建築就上市已經做足了「維穩」工夫,包括,控股股東及發起人的持股鎖定三年,以及同母公司簽立避免同業競爭協議。其目的都在於打消市場的顧慮,維持投資吸引力。

說到底,滬深股市要維持良好勢頭,根本只能求助於市場化。滬深長期的政策市特徵還未徹底扭轉,已經走向資金市形態,其風險未減低,只不過形式改變了。作為監管機構面對市場扭曲,要務千頭萬緒最基本職責是引導股市強化市場化運作,減少有形之手的操作,若逆此正道而行,股市非但難以上正軌,還可能增加風險。重啟IPO,無疑就希望不蹈以往覆轍,使其走向規範化。招股價由監管機構說了算,市場參與者是不會賣帳的,IPO就無從盡早走向市場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