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滬建國金中心加強掌控

本港發展成為區內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歷程中,由於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需要,加上本地金融證券業缺乏一批中流砥柱支持,以致市場主導權長期旁落在大型國際投資銀行的手上,站在主權地區的立場而言,情況並不健康,且也欠缺安全感,因此有人猜測,這是中央政府決意在二○二○年之前,把上海打造成另一個國金中心的背後政治考量。

筆者不懂政治,對於上面的這個猜測不敢妄下斷語,但從一個主權國家的立場而言,如果其治下的一個地方的金融市場,其中部分「話事權」落在外人手上,自己不能主宰,那確實是不能接受。

本港發展成為區內主要國金中心的成績,實乃毋庸置疑,但這成果的代價也不菲,外資跨國金融巨霸自上世紀九○年代初,於本地市場邁向國際化下陸續進駐,由於初來甫到,本地也還有中流砥柱的證券投行例如百富勤等可玆匹敵,然而在前港英政府的政策助長,加上百富勤倒閉後,跨國大型投行十多年來便一直雄踞本地證券市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幾成壟斷,而且這個現象看來暫時難以扭轉。

外資投行壟斷本地股市

這些年來跨國大型投行不但雄踞本地股票市場,在全港400餘家券商,僅數目不到14家的外資投行平均便已經常佔逾本地市場約五成的交投額,同時差不多包攬了所有大型企業在港上市的包銷業務,而本地散戶股民最熱衷炒賣的認股權(窩輪)以及牛熊證等發行權利,在當局的政策助長下,除了本地投行如中銀(02388)與滙豐等仍可稍為分一杯羹外,都盡是外資投行的囊中物,這樣的一面倒情況,相信只有本港才會出現,在其他區域,同是被譽為國金中心的市場如紐約、倫敦,甚至新加坡乃甚為罕見。

發展成為國金中心的其中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吸引國際投資者透過本地市場進行各類投資,但是否因此便必須把市場的「話事權」交到外資的手上,看看紐約、倫敦以至新加坡的例子,便知道並不盡然;我說市場主導權長期旁落在大型外資投行的手上,站在一個主權地區的立場而言,情況並不健康,而且也欠缺了安全感,只要回頭看看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本地市場遭到國際金融大鱷衝擊時,特區政府只能選擇三數家本地券商協助入市,而捨卻一眾大型外資投行的情況,便不難明白此語不虛。

有助於掌控市場主導權

外資金融大行在本地市場獨大,甚至壟斷了本地市場的主導權,這當然不能把責任都歸咎在它們身上,這裏面有很多屬於本地自身的因素,與人無尤,理由我已經說過了很多遍,包括為政者在市場發展政策方面的有意無意傾向外資,以及本地業界自己的不思進取,不圖自我壯大,但這些都成了既定事實,很難改變,現在只有寄望陸續來港開業的大型內地券商,或者有望把這一面倒的情況略為扭轉。

本港九七年回歸,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加上本港年來的市場發展與經營,已經在國際投資者的心中奠下了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信心,相對上海雖然金融市場發展一日千里,但無論在市場基礎設施以至於在國際投資者之間所建立的信心方面,都仍然與本港有很大段的距離,除非本港的市場發展停滯不前,沒有和上海與時並進,否則縱然到了二○二○年,本港與上海比較仍然可佔有優勢,很難被完全取代,則中央要在本港以外再在上海建立另一個國金中心,較易掌控金融股市的主導權,不為外資所壟斷,或者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考量。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許照中

(作者為持牌註冊人士)

(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

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