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斷供蔓延優質按揭 美樓市未見底

像香港出現的股樓齊鳴情況,並未出現在美國,美國股市表現出較強的升勢,樓市卻被指跌到「地板」並未見底,還有擊穿地板的可能。這種看法並不是嚇人的空話,而是可能的現實。數據顯示,美國優質房貸斷供超過六十天或更久的比例已升到百分之二點九,該數據在去年同期是百分之一點一,同時,被收樓的房貸也比去年第四季多了兩成二。當前這場起源於次按的危機,不可避免地因禍及經濟,再蔓延到優質按揭。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後,曾推出救樓市的方案,主要協助四百萬戶業主修改房貸條件,並要求「兩房」機構向多達五百萬戶負債高的客戶再融資。從效果來看,奧巴馬的方案未見救市的神力,因為只從融資入手,未能根本減輕債務,不過是拉長了還款期。其實去年底個人可支配收入僅為房貸負債的百分之七十五,而一九九一年時這一比率為百分之一百一十四,證明可支配收入的承擔力下降,拉長還款期都未足抵償。

由次按斷供潮,轉為優質房貸斷供潮,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失業率攀升。美國○七年陷入經濟衰退以來,美國喪失約六百萬個職位,這意味着大量擁有良好信用紀錄的客戶,一夜之間已無力承擔房貸。優質房貸佔美國房貸總和的三分之二,首季斷供案激增至六十六萬餘宗,去年同期是近二十六萬宗,顯示惡化成勢之餘,也顯現惡化的速度很快。據悉,斷供逾六十天以上的房貸,較去年同時增加了八成八,奧巴馬救市的速度,明顯追不上失業率攀升的速度。

由此不難得出兩點啟示:一是銀行及房貸機構的風險未見底。較早前多家銀行通過華府的壓力測試,並公布較佳的業績,但真實的資產情況存在較大的疑點,斷供潮蔓延到優質房貸客戶,銀行直接、間接都會有財務損失。情況惡化得快,會否有「毒資產」以外,另一波大批「壞資產」冒起,市場堪為此擔憂。華府走過場的壓力測試,以及銀行為擺脫薪酬限制的粉飾,無助消除風險,不過把風險暫時掩蓋起來。

二是樓市要得救,需實體經濟更大範圍復甦配合。沒有經濟復甦配合,改善失業狀況及提高收入,樓市是不可能紮實地好起來。有專家對全球金融危機研究指出,失業率從上升到回落平均需時四點八年,而樓市從高峰到谷底平均需時六年。若以此為據,美國樓市是○六年七月見頂,至今還未過「中點」,調整期尚未完,談復甦為時尚早,何況實體經濟連小範圍的復甦都未見到,怎能奢望危機很快過去呢?

美國樓市情況對香港有借鏡作用。一方面本港樓市追隨股市大漲不可靠,確定復甦要以實體經濟更大範圍復甦為標尺,另一方面失業率在持續的惡化中,置業者的收入多寡及職位是否能保,才是樓市以用家主導的關鍵。如果不認為香港的市場個性,足以令其不循普遍規律而動,獨有特殊的漲價行情,將是鹵莽的判斷;如果誤以為泡沫化股市、樓市能帶動實體經濟復甦,更是本末倒置。香港在以往的金融危機顯示出較短的周期,同時也表現較激烈的波動,顯然不能認為風險整體比別人低,否則有麻痹風險意識,招致重大損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