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有關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之消息仍不絕於耳,最近熱傳的是境外企業以A股或CDR形式登陸;上證所總市值已名列全球第6位,但要急起直追仍為遙遙長路。中英財金對話已簽署相關備忘錄,中方承諾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公司上市,持有「雙邊護照」的滙控(00005)有望成為首家內地掛牌的外企,滙控管理層對內地上市早見司馬昭之心,而中國亦希望借助知名企業吸引國際市場注視,故一拍即合機會相當高。
然當中涉及龐大工程,人民幣自由兌換尚未有時間表,甚至內地IPO還未重新啟動,等下一個大牛市亦是遙遙無期,看來紅籌回歸的日期應較近,中移(00941)和中海油(00883)料成先頭部隊。
政策含糊成風險因素
另一宗上周重點新聞亦與紅籌股有關,中移突然停牌宣布延遲過戶日期,原來要代股東繳交10%的股息稅。根據原先的理解,H股才要繳交相關稅項,但中央的新政要求內地企業一視同仁,那麼民企要不要?聯通(00762)其後亦宣布需扣稅,相信其他中資股將陸續作出相關「澄清」。猶幸此等股份大部分並非以股息作賣點,因此對股價影響不大,但卻凸顯內地政策含糊,提高了風險因素。
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生物科技等行業的振興方案細節陸續出台,其中生物產業獲國家今明兩年各安排約300億元預算,帶動企業投資到11個重大專項;可惜香港具高研發能力的公司不多,相關股份未如A股同業般大漲。
至於金屬資源類別不離購併及限制產能方面,可惜小企業一向陽奉陰違,眼見有利可圖便立即開動生產線;有見及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次向鋼鐵業頒布緊急限產令,以解決目前供過於求的現象。事實上,鋼企今年首季利潤大降九成,倘再「累鬥累」,行業前景將相當堪虞。
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