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於辯護的動機,外匯局局長胡曉煉上月交出一份賺錢的「成績表」,籠統地宣告對外收益增長百分之八,其中相當部分是外匯儲備投資收益。近日又表明,外儲未涉足「毒資產」,在在希望說明外儲管理體現了安全、增值。且不說這筆帳一時霧裏看花,外人不清不楚,就算如其所言,也不見得紙上富貴就等同入袋實惠。
較早前,總理溫家寶為投資美債表示「有點擔心」,表達了高層憂慮的心迹。問題是,押重美元資產風險是明擺着的,而擔心也是存在的,偏偏外儲在美元資產愈投愈多,全然不見撤出的意向,顯然對風險不見得看重。股神巴菲特近日發表評論,認為作為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代價,美元購買力下降將是必須面對的現實。他強調面對通脹的威脅,通脹會讓持有債券及其他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者受損。
巴菲特以一個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中國方面的擔憂。他所說的並非甚麼獨到的見解,而是市場普遍預見的前景,因此胡曉煉的「賺錢」成績表,相對於如此充滿風險的前景,並沒有高興的理由,反而不停地增持,令市場費解。中國外儲雖然沒有沾手次按、CDO等「毒資產」,但美元染上貶值毒菌,一旦發作同樣招損,不過是計算損失多或少的分別而已。
一直以來,從內地諸多獻議顯示,社會輿論對外儲迷失於美元資產不滿之餘,認為有多條途徑化解風險,擇其要者有購買資源商品及「外儲內用」最受普遍推崇,不像官方智囊所指「別無更好選擇」。所謂「別無更好選擇」,雖然言之成理,但並非絕無變通,當局擇其執着,只是遮掩激進投資美元資產的差勁理由。
近期在全球金融危機未明朗之際,美元資產成為亂中顯優的避險之選,被市勢推高,使中國外儲得到粉飾。這並不足以兆示,美元資產長線好景。去年歐元強勢、英鎊堅挺之時,外匯局曾大舉入市買歐洲藍籌股,誰知好景不常,次按掩至令歐元英鎊轉勢,外匯局愈跌愈撈,終至深潛不起。那邊廂交足學費未接受教訓,這邊廂買美元資產執着不作他選,顯見未學精明。
環顧全球,成熟市場有兩個重要取向,一是回歸實體經濟產業,二是金融投資指向新興市場。這兩個取向可以引導資金到中國投資,外資看好中國,中國卻「走出去」四處碰壁。可見回歸到購買資源商品,力保「中國製造」實現轉型飛躍,以及「外儲內用」,是有見地的選擇,當局就此多下工夫,總比一頭扎進美元資產,弄至前途多變擔驚受怕要強。
中國仍然是個窮國,國家押重美元資產,窮國慷慨接濟美國這個富國、強國,已經成為國際笑談。微妙的是,中國當局的做法,在中美兩個社會都不討好:美國人得了便宜,反指中國禍亂美國金融;中國人不忿勒緊褲頭,去養肥處處刁難作對的對手。可見,超越投資的政治生態,同樣制約中國在美押重注,為何險途不知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