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後,樓市下滑幅度甚高,在「沙士」期間盛行的物業拍賣活動又再轉熱。拍賣物業最大優點是「公平又公開」,加上即場競投有助推高叫價,故樓市低迷期,逆市拍賣最能得到業主或銀行歡心。
其實,物業拍賣在外國也頗為普遍,但基於本港樓市的運作有別,故只在逆市期間才稍為盛行。本港出現在拍賣場的物業,主要分「銀主盤」及「業主盤」兩大類,其中又以銀主盤較為人熟悉。
銀主盤料年中達高峰
「銀主盤」即指業主因斷供而被銀行沒收的物業。當銀行沒收單位後,會先發放到所屬區份的代理行放盤,若未能以銀行心目中的樓價出售,即會委託拍賣行進行拍賣,事前銀行會為物業進行估價。現時一般銀主盤開價,均較市價有3至10%折讓。由於銀行收回斷供單位至推出拍賣場,一般需時半年,業內人士估計,今年中將是銀主盤源增加的高峰期。
至於業主盤,近期逐漸成為拍賣場的主流,因拍賣底價決定權在業主手中,拍賣行會為業主登報宣傳,另會列明單位的詳細資料及合約注意事項,再為單位舉辦開放日,令買賣雙方皆可清晰物業資料,得以保障雙方利益。
競投有助推高樓價
拍賣盤於淡市特別受落,原因是拍賣日將有預備競投物業的「實客」聚集,不用空等買家睇樓。再者,由多位買家即場競投,舉手決定樓價「價高者得」,競投物業價錢只有愈來愈高,此舉亦能解釋近期部分樓花新盤的業主,因當時一手購入價高,不願再大幅減價蝕讓,寧願於拍賣場散貨;亦令淡市下的拍賣市場盤源,不再局限於較難估價的村屋類,而是伸延至市區物業,甚至豪宅及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