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防止今次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可謂傾盡全國之力,在每一個可能的範疇都全力支持經濟,四萬億的振興方案帶動地方及企業投資,無可否認是初見成效。去年第四季最惡劣的情況或者過去,但是否已到黑暗的盡頭,黎明將現,實體經濟走出谷底見到曙光,其實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印證反彈勢頭並不是虛火一場。
世界銀行看好中國經濟刺激方案的成效,無論從銀行信貸,各項經濟數據,以及城鎮居民消費,投資意願,都證明中國經濟形勢有所改善。
短期數據利好難證復甦
而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二月份的銀行信貸量增長4倍,製造業指數上月出現半年來首次回升,今年首兩個月,城市固定資產投資上升逾兩成,二月份汽車銷量亦回升了25%,至於備受外圍經濟衰退打擊的出口,上月的跌勢已初步企穩,最重要的是反映未來經濟走勢的股市,今年首季表現排在全球的前列位置,在在證明了振興經濟已經獲得初步成效。
中國今次振興經濟的規模龐大,涉及的層面亦相當廣泛,亦訂下甚為長遠的結構改革目標,除了創紀錄的9,500億預算赤字,4萬億的投入,涉及多項民生工程,技術改造,生態環保及基建投資,再配合產業振興,農民增收及各項補貼,可以說在每一個實體經濟環節都納入保經濟的大網中。
新增貸款超速恐釀危機
如何斷定經濟是否得到真正的振興,短期數據難以提供充足理由判斷,未有如想像般樂觀,上月的出口跌幅雖較二月有所收窄,但可能仍達雙位數字,而銀行新增貸款升幅過快,亦引起監管當局的憂慮,據估計,三月份新增貸款高達1.87萬億元人民幣,遠遠超出市場預期,中銀監將要求加強信貸風險披露工作,中保監亦要求保險商加強自查風險工作。
中央放寬信貸的良好願望,是透過向實體經濟注入資金,力保經濟之餘,加快復甦步伐,但若如監管當局的憂慮,資金未有支持經濟,相反流入股市及樓市短期炒作,只會造成復甦假象,亦顯示經濟結構中的長期缺陷。
中國確實需要經濟結構調整,在今次罕有的全球衰退中,至為重要當然是如何改變以內需替代外需,成為支持經濟的驅動器。事實上,在落實執行層面上,如不能解決地區性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短期的復甦勢頭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經濟上不能進入以質取代量的改進,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復甦。
Money18專論
網址:money18.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