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人權是藉口 販賣軍火是正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常以別國「侵犯人權」為由,動輒制裁其他國家的高級官員,但原來只要談到金錢利益,便立即換成另一副面孔。有報道指出,英國政府一邊廂制裁沙特、埃及和利比亞等國家,另一邊廂卻對相關國家大賣軍火,再次凸顯西方世界的雙標和偽善。

英國非政府組織「反軍火貿易運動」的最新報告顯示,在2011至2020年間,英國向包括上述國家在內的「侵犯人權」國家,出口超過2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根據英國外交部去年發布人權優先國家名單,30個被指控侵犯人權的國家中,21個從英國獲得武器和軍備;而在73個受英國國際貿易部限制的國家中,亦有58個獲得英式裝備。

雙重標準 名不副實

西方國家經常打着「捍衞民主人權」的旗號,特別是對中國發動的圍堵和打壓,更是披着「意識形態之爭」的外衣,然而事實擺在眼前,所謂「敵人」其實有主次之分,只要有利用價值,以及宣稱用來打擊更等而下之的「邪惡國家」,哪怕人權紀錄再惡劣,美、英等國也樂於提供武器,更何況軍火商的胃口,也需要更多衝突來餵飽。

沙特阿拉伯是最典型的例子。該國在也門採取軍事行動,造成大量人命傷亡,但由於打擊對象是獲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叛軍「青年運動」,正好符合美、英的戰略需要。有英國媒體引述政府稱,沙特用於轟炸的作戰飛機中,逾一半由英國提供,另一方面,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被指下令殺害異議記者卡舒吉,受到美、英等西方國家強烈譴責,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仍然無視國內外壓力,堅持向沙特售賣軍火。

英、美等國必須回答的是︰向人權紀錄欠佳的國家提供武器,如何確保它們只用在打擊「人權紀錄更差」的國家,而不是用在鎮壓國內「民主運動」?西方經常指摘中國投資發展中國家,令對方陷入所謂「債務危機」,但只要比較一下中國公司在埃及承建的「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落成後可緩解開羅的人口壓力,比起向該國售賣軍火,哪個更能改善當地民眾生活,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