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早前宣布會將8,000萬劑新冠疫苗運往海外,但據美國傳媒報道,該國至今仍未對外發送一劑疫苗。最諷刺的是,一方面是援外的疫苗至今仍是只聞樓梯響,另一方面則是民眾接種意欲不高,至今仍有大量倉底貨積壓,隨時過了有效期而無法使用,淪為廢品。
根據該報道,美國在運送疫苗方面遇到重重挑戰,其中包括國內至今沒有可存放數百萬劑疫苗、便於包裝並發付空運的儲存中心。事實上,白宮新冠疫情應對團隊高級顧問斯拉維特就曾表示,美國正試圖完善疫苗分配系統,以便聯邦政府能更好地追蹤已分發的劑量,並確認還有多少可供出口。
這還未算完。拜登政府沒錯是承諾輸出8,000萬劑疫苗,惟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有6,000萬劑來自阿斯利康。由於該疫苗尚未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在監管機構開綠燈前,相關疫苗能否付運,仍是未知之數。與此同時,超過5,000萬劑疫苗仍然等待各州政府訂購,各地政府為「谷針」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例如加州推出150萬美元「疫苗大獎」;俄亥俄州則舉辦百萬美元接種大抽獎,有專家估計,全國最終會有多達三成民眾拒絕接種疫苗。
問題來了,既然美國有大批疫苗倉底貨等着脫手,與其任其發霉,倒不如捐贈給有需要國家,起碼可以為國家形象做一次公關宣傳,華府捨此而不為,恰好證明傳媒點出的各種物流問題,並非無的放矢。當然也不能排除,有關方面早已打定輸數,知道輸出8,000萬劑疫苗的承諾很可能淪為口惠,透過向傳媒放風實行「期望管理」。
相對之下,中國迄今對外輸出超過6億劑疫苗,卻一直被西方國家抹黑為「疫苗外交」,批評中國背後隱藏擴大政治影響力的算盤。例如BBC日前發表的文章就為華府大唱讚歌,聲稱美國遲遲不加入「全球疫苗供應賽」,才讓中、俄「有機可乘」,現在美國的這張8,000萬劑疫苗期票能否兌現,正好證明美國是「按兵不動」,還是同樣想搞「疫苗外交」,只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